盐源县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总体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两省结合部,雅砻江下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00°42102°04′,北纬27°0728°17′。东部隔雅砻江与西昌、德昌、米易相望(距西昌150KM),南与攀枝花市盐边县相连(距攀枝花市220KM)。西部与云南省的宁蒗县接壤,北与木里、冕宁县相邻,全县幅员面积8398k平方米,县城所在地盐井镇,海拔2540m

    全县辖34个乡镇,244个自然村,总人口32.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5.73万人。全县耕地面积78.08万亩,其中水田10.52万亩,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农业总产值8.06亿元,粮食总产量2.71亿斤,地方财政收入5442万元,财政支出281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2元。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浅丘盆地居中,87%的幅员面积是山区,是一个边远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县。1991年被列为省定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国定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盐源县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居住分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很大,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本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至2004年底全县34个乡镇242个行政村中,尚有2个乡、82个行政村不通公路,有77个村不通电;有79%的耕地严重缺水;有200个村9.06万人饮用水困难;有820041000人生活在海拔2800米以上、生态环境恶劣,无法就地脱贫的绝对贫困人口需要扶贫搬迁。广大农村行路难、运输难、用水难的问题急待解决。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及生态条件。在“十一五”期间坚持以工代赈为盐源经济建设服务,为贫困农村服务,为扶贫开发服务,围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易地扶贫三大工程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使我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盐源、打造平安盐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编制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

    二、编制依据

    本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关于启动“三州”地区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印发的《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3、凉山州20012010年以工代赈扶贫开发规划。

    4、盐源县20012010年以工代赈扶贫开发规划。

    5、盐源县人民政府《关于编制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6、盐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建设补助标准。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一、规划区域

    本规划的区域范围共涉及34个乡镇187个村,其中“万村扶贫”即重点贫困村44个。

    二、规划期

    本规划规划期为五年即20062010年。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一、规划发展目标

    盐源县“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十一五”以工代赈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使盐源县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较“十五”期间有明显提高,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达到新的水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规划期内建设内容及规模

    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建设内容及规模是:

    1、乡村道路建设:规划实施39个村通村公路建设185.87公里,其中:新建通村公路62公里,改建通村公路123.87公里,桥涵1931延米/932座;

    2、小型农田水利:新建或整治水库工程11座、库容718万方,建设渠系工程16处,总长241.6公里, 新增灌面4950亩,改善灌面22500;

    3、安全饮用水:规划建设集中供水站22处,建水池2385口,727651立方米,安装引水管道432.9公里。项目覆盖31个乡镇116个村5万人;

    4、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改造中低产田土25050亩,其中:坡改梯12670亩、土改田1090亩,下湿田10990亩,新开垦耕地300亩。项目覆盖25个乡镇44个村54012;

    5、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规划建设农机流动抗旱提灌服务队16个,新增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装机容量46台(套)202.4千瓦,建电力提灌站4450千瓦;建微水电站24座,装机容量103KW

    6、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易地搬迁安置10005000人,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20000平方米,调整土地10000亩,打井26口,建蓄水池723730立方米,人畜饮水管道30公里;架设输电线路57公里;新改建乡村公路18公里;建村小学430平方米;建村卫生院150平方米。

    7、草场建设:规划建设肉牛科技饲养示范户100户,饲养基础母牛500头,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1000亩,新(改)建牛舍4000平方米。规划建设黑山羊科技饲养示范户200户,饲养基础母羊4000只,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2000亩,新(改)建羊舍8000平方米。

 

    三、规划期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

    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13377.5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8801.22万元。以工代赈资金分行业投入目标是:

    1、乡村道路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356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投资250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1060万元;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2259.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投资10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1259.2万元;

    3、人畜饮水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投资10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1000万元;

    4、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1622.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投资1252.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369.9万元;

    5、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313.9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投资253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60.5万元;

    6、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320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投资25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704万元;

    7、草场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410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投资287.7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122.3万元。

 

    四、规划期受益情况

    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使全县34个乡(镇)187个村24.56万人受益。

 

第二章  贫困现状与发展机遇

 

第一节  发展和贫困现状

 

    一、以工代赈“十五”期间对我县投入和建设发展状况

    盐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老少边穷地区,以工代赈工作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州以工代赈办的大力倾斜和支持,“十五”期间(截止2004年底),省、州共安排盐源县以工代赈资金3398万元。项目覆盖我县28个乡镇,重点投入我县交通、农业、人畜饮水、小型水利、农村微水电、农机提灌、易地移民扶贫等七个方面。这些资金的投入,使我县建成了一批多年来想建而又无法建成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县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力的推动了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十五”期间以工代赈对我县各行业投入建设情况是:

     交通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221万元,共新改建通乡通村公路37358公里,新改建桥梁441延米/23座。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广大贫困农村的交通运输条件,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解决了部分贫困地区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

    农业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79万元,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7200亩,建设特色基地3700亩。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

    小型水利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50万元,完成维修整治水利工程1059.75公里。新增和改善有效灌面3200亩,恢复灌面6900亩。

    人畜饮水及乡镇供水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50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4处,2个乡(镇)供水站,解决了1.688万人、3.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群众饮用水条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农机提灌及小微电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48万元,完成农机提灌站建设新增装机容量70台套344千瓦,新增新增恢复有效灌面1800亩;完成新建小微水电站121243千瓦,改善了无电地区用电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易地移民扶贫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450万元,易地搬迁安置贫困人口11205392人。建设移民点乡村道路32公里,建水池3807600立方米,扩建水库一座容量30万立方米,架设引水管道86公里,架设输电线路56公里,基本农田建设11500亩,建住房138000平方米。

    二、贫困现状

    “十五”期间,我县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主题、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围绕基础建设、旅游开发、生态建设、国土开发、结构调整、移民扶贫、科教兴县、改革开放实现突破,稳定发展一个基础(农业),开发两大资源(地上资源和地下资源),调整三大结构,努力培育旅游、苹果、矿产、烟桑、畜牧五大支柱产业。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国家、省、州大力支持,盐源县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好势头。2004年我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302万元,同比增长17.61%,其中第一产业44886万元,增长17.07%;第二产业33888万元,增长30.55%;第三产业21528万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5442万元,增长32.63%,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0万元,增长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47万元,增长50.48%。农民人均纯收入1782,增长9.46%

    通过“十五”计划的实施,列入十年扶贫规划(2001-2010年)的24590110426人的贫困人口,有1836391815人实现了脱贫(其中绝对贫困人口5400户、27201人),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556元增加到879元。贫困山区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形,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为“十一五”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盐源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县以工代赈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贫困形势还相当严峻,民穷县困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目前,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地处高寒山区、深山区,海拔大都在28003500米之间,山高、坡陡、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因灾、因病,返贫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群众贫困状况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到2004年尚有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3.72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43%,其中人均纯收入在637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4.1万人,占总人口的13%。同时,农村生产力十分低下,处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灾减灾能力薄弱,以路、水、电、土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落后,贫困农村生产力仍然十分低下,仍然是靠天吃饭,丰年温饱,灾年反贫的现象较为普遍。到2004年底尚有农村饮水困难人数9.09万人,饮水困难牲畜头数12万头(只);101个村不通公路,77个村不通电;三是社会发展滞后,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学龄儿童上学难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村成人文盲半文盲人数较多,贫困山区群众缺医少药状况还未根本好转。

    大面积的深度贫困,是盐源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矛盾,以工代赈扶贫攻坚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受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贫困群众解决温饱问题,脱贫致富的难度越来越大。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面临着开放市场的强烈冲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业用水资源较为贫乏,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脱贫致富的进程。要解决好贫困山区的这些问题,只有依靠以工代赈对贫困山区大量的投入和支持,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盐源县地处边远高寒山区,交通不便、信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贫困户生产生活水平低,高寒山区的贫困户居住条件差,食物结构简单,全靠杂粮过日,返贫困率较高,大灾之年返贫率更高。丰年温饱,灾年返贫的现象较为普遍,完全是靠天吃饭。

     二是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盐源县属高寒山区,10%以上的耕地在25°50°的陡坡上,土质贫脊,严重缺水,多数为轮歇地,不能灌溉,由于上世纪过度采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冰雹、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粮食产量低,品种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仍处于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状况;天然草原、森林植被破坏较严重,牲畜饲养质量差,死亡率高,商品率低,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生存环境已越来越差。

     三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地广人稀,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县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依靠国家,投入严重不足。

    二、以工代赈资金使用、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盐源县以工代赈资金及项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能按国家、省、州有关以工代赈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坚持项目计划、资金实施分离管理,省管项目、县管实施,坚决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加强资金“报帐制”管理、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项目竣工验收制、审计制、目标责任制管理、完善项目档案管理。全县以工代赈管理在不断完善和规范,但是在资金、计划、项目实施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调整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计划的情况,个别项目未严格按省、州下达计划执行项目;二是配套资金落实困难;三是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无法按计划按期完成。四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深入,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五是项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县级财力极其有限,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节  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国家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十一五”期要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国家将续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对西部地区给予大力支持,在重点项目和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必然要对西部贫困地区有较大的投入和更多的支持。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大型电站锦屏一、二级电站、官地电站的启动建设,将带动我县富集水电资源的开发,将改善并促进我县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依托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正在成为现实。全省以工代赈资金从158个受益县收缩到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后,我县以工代赈扶贫工作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必须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宏观政策,将我县以工代赈扶贫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一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通村公路项目,增强贫困地区(主要是粮食和苹果主产区)公路的通行通达能力;建设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业生产用水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一批基本农田项目,提高粮食产量,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特色基地建设;二是抓住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机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存条件恶劣,无法就地越温的贫困农户搬迁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坝区、二半山区安置,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第三章  规划规模与组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及凉山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州总体进入小康”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结合盐源地处偏远、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产力比较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竞争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社会资源匮乏的实际,我县在“十一五”期间仍然是一个奠基础、聚实力、求创新争突破的发展阶段。所以“十一五”期间,我县以工代赈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是:

    一、“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的指导思想

    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贫困地区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以工代赈工作全局、坚持以工代赈为盐源经济建设服务、为贫困农村服务、为扶贫开发服务的方针,抓住机遇、求实创新、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紧紧围绕全县“十一五”期间的矿冶、苹果、畜牧、烟桑、旅游五大支柱产业,认真实施好以工代赈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三大工程,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资金的扶贫、启动、示范、整合、聚集五大作用,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以工代赈“有序、清正、民心”的总体要求和“空间化、可视化、信息化”的工作目标。提高以工代赈工作效益,使以工代赈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二、 “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工代赈是我县用于贫困地区路、水、土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最大的一笔无偿资金,所有的贫困农村、贫困群众都有享受以工代赈工程建设的平等权益,为最大限度发挥以工代赈的投资效益,使以工代赈的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以更好的体现,为此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政策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要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解决广大贫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国家的投入来充分调动贫困乡村广大干部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主动的参加工程建设。

    同时要落实兑现以工代赈劳务报酬,使贫困群众从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保护群众的利益和贫困地区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坚持统筹安排、综合施治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县域内各乡镇实际,按缺啥补啥的原则,确定规划项目,同时要按统筹型、捆绑式扶贫的办法,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的主导作用,整合全县其他各类扶贫项目,集中投入,整体推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以工代赈资金即是扶贫资金更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工代赈投入即要讲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投资效益相结合。

    坚持尊重民意,充分体现民主性的原则。广泛听取贫困群众意见,调动规划区域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充分尊重贫困村村民的意愿,切实提高规划的社会参与度。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原则。

    基础设施滞后是导致贫困的最主要原因,改善以泸、水、土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就是给贫困地区增加造血功能,解决能力贫困的问题。

    坚持以工代赈基本建设程序原则。

    以工代赈项目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基本建设程序。

    坚持重点贫困村优先的原则。

    重点贫村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最迫切需要扶持的地方,所以要坚持重点贫困村优先的原则

    坚持体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做到对象公正、机会公正、程序公正、制度公正。

    三、“十一五”以工代赈规划目标

    通过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实施,实现以下规划目标:通过乡村道路建设,调整优化农村公路布局,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畅通达能力;通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及农机提灌设施建设,增加和改善灌面,提高抗灾、抗旱能力,提高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收入;通过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提高安全饮用水质量;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建设一批特色基地,使农民增产、增收;通过草场建设、带动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做大做强畜牧支柱产业;通过易地(移民)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使居住在高寒山区、深山峡谷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缺乏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就地脱贫的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通过“十一五”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使全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促进贫困群众稳步脱贫、富裕、小康。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根据以工代赈的扶贫性质和基础设施建设性质,根据凉山州“立足资源、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经济发展指战略以及盐源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分布实际,“十一五”以工代赈投资安排的重点和布局是:乡村公路(以工代赈投资2508万元)、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投资2500万元)、基本农田建设(以工代赈投资1252.5万元)、小型水利(以工代赈投资1000万元)、安全饮水(以工代赈投资1000万元)、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以工代赈投资253万元)、草场建设(以工代赈投资287.7万元),各行业投资占我县“十一五”期以工代赈规划总投资8801.21万元)的比例是28.5:28.4:14.2:11.4:11.4:2.93.2。各行业项目安排的重点是:通村公路项目主要安排在我县人口居住密集,建设效益较好的坝区乡镇及部分山区乡镇贫困村,解决粮食和苹果主产区行路难、销售难的问题;易地扶贫搬迁主要是将我县高寒山区、深山峡谷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缺乏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就地脱贫的贫困群众搬出,在条件较好的坝区、二半山区进行安置,同时考虑我县坝区资源承载能力问题,采用易地搬迁和就地安置扶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努力解决好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及安全饮水项目主要安排在贫困山区乡镇实施,提高山区贫困群众粮食收入,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农机提灌主要安排在坝区有水源但又无法自流灌溉的地区实施,增加改善有效灌面,提高粮食产量;草场建设主要安排在气候适宜、有草场建设条件的乡镇实施,辐射带动我县畜牧支柱产业的发展;微水电站主要安排在农网(电网)无法覆盖且水能资源又十分丰富的无电村组实施,解决无电贫困群众照明用电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二、建设任务

    (一)通村公路建设方面

    以坝区乡(镇)通村主干道公路建设为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以县城为中心,以坝区各乡镇为重点,覆盖村组的村道公路建设,为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在通乡公路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加快到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逐步完善三级路网建设,提高我县苹果和粮食主产区公路的通畅通达能力,到“十一五”末建成通村公路38185.87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其中:新建通村公路62公里,改建通村公路123.87公里,桥4座/60米,涵4072延米/912座。

    (二)基本农田建设方面

    继续加大对中低产田土建设改造力度,到“十一五”末,改造中低产田土25050亩,其中:坡改梯12670亩、土改田1090亩,下湿田10990亩,新开垦耕地300亩;通过中低产田土建设改造,建好盐源优质烤烟基地、优质蚕桑基地、优质水稻基地、优质荞燕麦基地、优质玉米生产基地、脱毒薯基地,大力发展花椒、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小型水利建设方面

    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治、维修为主,“十一五”期新建或整治水库工程11座、库容726万方,维修整治渠系工程16处,总长241.6公里, 改善贫困村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四)人畜饮水建设方面

    加强人畜饮水工程的规范建设和管理,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步伐。集中资金重点解决贫困山区饮用水困难问题,有稳定水源的地方建集中供水站、无固定水源的地方打井或修水窖。认真解决好以往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加强管理,保证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十一五”期建设集中供水站22处,建水池238572765立方米,安装引水管道432.9公里。解决31个乡镇116个村5万人、34.7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

    采用固定式提灌站和微型喷灌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地块相对集中连片,有水源但又无法自流灌溉的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十一五”期建设农机流动抗旱提灌服务队16个,新增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装机容量46台(套)202.4千瓦,建固定式电力提灌站4450千瓦;新建微水电站2424台/103千瓦。

    (六)易地移民搬迁建设方面

    易地扶贫开发建设是对生存条件恶劣,就地无法越温脱贫的贫困群众采取异地安置,使之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富裕的一种扶贫方式,我县高寒山区群众贫困程度深,生态环境、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脱贫致富难,无法就地越温脱贫,易地移民扶贫开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着开放式、统筹型、捆绑式扶贫的思路,结合以工代赈建设的特点,在易地移民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路、水、土及配套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建设,改善安置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自然生态条件,使之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采用异地安置和就地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十一五”期间移民扶贫10005000人,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20000平方米,调整土地10000亩,打井26口,建蓄水池733730立方米,人畜饮水管道30公里;输电线路57公里;新改建乡村公路18公里;建村小学430平方米;建村卫生院150平方米。

    (七)草场建设方面

    按照“立草为业,调整结构,增加商品,提高效益”的方针,以草场建设和牛羊改良为主要内容,以科技为支撑,以实现贫困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为发展目标。“十一五”期规划建设肉牛科技饲养示范户100户,饲养基础母牛500头,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1000亩,新(改)建牛舍4000平方米;建设黑山羊科技饲养示范户200户,饲养基础母羊4000只,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2000亩,新(改)建羊舍8000平方米。

 

 

第三节  “十一五”以工代赈专项规划概述

 

    “十一五”以工代赈规划涉及六个专项规划:

    乡村道路专项规划

    按照重点建设经济路的要求,打通毗邻乡镇通道,加快出口路、断头路建设,逐步形成一个以县道为骨干,以乡道为支撑,村道为网络的全县公路交通网。提高等级路,延伸乡村道的总体思路,“十一五”期间,在全县28个乡镇38个村实施通村公路建设185.87公里,其中:新建通村公路62公里,改建通村公路123.87公里,桥60米/4座,涵4072延米/912座。总投资356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508万元,分年实施计划是:

    2006年规划建设6个村通公路村,公路建设里程31.87公里,桥20米/1座,涵706延米/221座;2007年规划建设10村个通公路村,公路建设里程41公里,桥20米/1座,涵880延米/172座;2008年规划建设8个村通公路村,公路建设里程38公里,桥10米/2座,涵836延米/192座;2009年规划建设7个村通村公路,公路建设里程37.5公里,涵825延米/172座;2010年规划建设7个村通村公路,公路建设里程37.5公里,涵825延米/175座。

   基本农田建设专项规划

   基本农田建设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抓住重点,先易后难,立足提高耕地质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以发展粮食为主,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应量为目标,经过改造,逐步将改造区建设成为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开发区,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区,成为省内县内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

    “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在泸沽湖镇、前所乡、长柏乡、盖租乡、大草乡、棉桠乡、白乌镇、桃子乡、巫木乡、博大乡、洼里乡、沃底乡、阿萨乡、盐塘乡、黄草镇、德石乡、马鹿乡、田湾乡、平川镇、大坡乡、藤桥乡、右所乡、梅子坪乡、巴折乡、树河镇等25个乡(镇)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012人,其中农业人口52181人,耕地面积92433亩,其中水田11090亩,旱地81343亩,建设的重点在于解决改造区的灌溉问题、渗漏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生态问题、交通问题,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问题,“水土路”问题,地力培肥问题,做到水系配套完善,各项措施搭配合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形质兼优,突出工程质量,抓典型、抓示范,集中力量,重点抓一批骨干示范项目,力争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亮点,基本农田建设的看点,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力求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搞活全局。

   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基本农田建设任务25050亩(其中坡改梯12670亩、土改田1090亩、下湿田改造10990亩、新垦耕地300亩)。

  “十一五”期间,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622.4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252.5万元,地方配套及投劳折资369.9万元。其中:坡改梯投资821万元,土改田投资70.6万元,下湿田投资712.2万元,新垦耕地投资18.6万元。

    

    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规划

    “十一五”期间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目标:一是集中成片连线为主;二是改革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以发动自主创业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参与,建好骨干工程,不断探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三是整治渠堰16241.6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70亩,改善灌溉面积14770亩;四是新建、整治水库工程11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80亩,改善灌溉面积7730亩。“十一五”期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总投资2256万元,资金筹措为: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256万元。共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950亩,改善灌溉面积22500亩。

    规划项目分布在县境内12个乡(镇)涉及27个村291个组的7425户,37125人的灌溉用水困难。即:

    1、梅雨镇新建小型水利工程1处,整治渠道214km

    2、大河乡整治小型水利工程1处,整治渠道113km

    3、干海乡整治小型水利工程1处,整治渠道334km

    4、下海乡整治小型水利工程2处,整治渠道225.5km

    5、卫城镇整治小型水利工程3处,整治渠道17.4km

    6、盐井镇整治渠道114.2km

    7、甘塘乡整治渠道150km

    8、双河乡整治小型水利工程3处。

    9、树河镇整治渠道254.5km

    10、金河乡整治渠道112km

    11、平川镇整治渠道114km

    12、长柏乡整治渠道13km

    人畜饮水专项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县人畜饮水项目规划覆盖31个乡(镇)116个村。拟建人畜饮水工程共计273处,总投资2000.02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0.01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1000.01万元。拟建水池2385口容积72765立方米,安装引水管道432.9千米,新增日供水量1680吨,解决31个乡(镇)116个村,5万人、34.729万头四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按项目区人畜饮水分布特点、缺水群众贫困程度和安全饮水的状况,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先集中成片,后分散的原则进行安排(详见项目规划表)

    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

  “十一五”期间农机提灌项目主要在坝区采用移动式节水喷灌。拟新建农机流动抗旱提灌服务队16个,新增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装机容量46台(套)202.4千瓦,输水管9200米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770亩,改善灌溉面积1330亩,受益农户7413047人。规划总投资180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投资150万元,地方投资和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0万元。

    微水电在山区代表性定点分布,起到试点、示范作用,发动自主创业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参与建设。拟新建微水电站24座,装机容量24台(套)103千瓦,引水渠72公里,开挖土方57600立方米,水泥浆砌2016立方米,压力钢管1200米,机房24间,288平方米,输电线路12000米。新增年发电量300760千瓦时,受益403户,1699人。规划总投资133.5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投资103万元,地方投资和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0.5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规划

   易地扶贫搬迁以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地区生存环境、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以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为中心,变破坏生产力为发展生产力。通过项目实施,使贫困户实现易地脱贫致富。

    “十一五”期间我县拟采用易地搬迁和就地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扶贫搬迁1005000人,总投资3209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500万元,地方配套709万元,项目覆盖(迁出地)15个乡(镇)21个村1000户、5000人。

    主要建设内容是:搬迁户建房120000平方米;调整土地10000亩,安置地安全饮水架设管道30km、蓄水池723730立方米,输电线57km,新建乡村公路18公里,村小学3430平方米,村卫生所3150平方米等。

    草场建设专项

 

    按照“立草为业,调整结构,增加商品,提高效益”的方针,以草场建设和牛羊改良为主要内容,以科技为支撑,以实现贫困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为发展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1、规划期内建设肉牛科技饲养示范户100户,饲养基础母牛500头,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1000亩,新(改)建牛舍4000平方米;2、规划期内建设黑山羊科技饲养示范户200户,饲养基础母羊4000只,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2000亩,新(改)建羊舍8000平方米。

 

    该规划总投资410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投资287.7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22.3万元。项目覆盖8个乡10个村,直接受益人口为2418人,占规划区域项目村人口总数的39.7%,通过本项目实施,项目户年人均增加经济收入666元以上,除项目农户直接受益外,通过示范,起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的幅射带动作用。

 

   

 

第四节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共分:乡村道路、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易地扶贫搬迁、草场建设七个类别,依据规划期内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按照省办制定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补助标准,我县“十一五”规划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13373.9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8801.21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4572.71万元。其中:乡村道路建设总投资356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50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1060万元;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225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1256万元;安全饮用水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1000万元; 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1622.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投资1252.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369.9万元;微水电站及农机提灌总投资313.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53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60.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320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投资25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704万元;草场建设总投资41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投资287.7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122.3万元。

 

     第五节  年度实施计划

 

    根据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的区域特点,按照轻重缓急、成片推进的原则,以及遵照省以工代赈办提出的“十一五”以工代赈规划A级优先和B级优先原则,我县“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见下表:

盐源县“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表(2006年)


项目名称 乡镇名称 村名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万元) 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全年合计       2609.8 1776.8  
通村公路 5个乡镇 6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32.87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桥20米/1座,涵706延米/221座。 727 510  
1   干海乡 白鸡河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4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88延米/20座。 62 44  
2   下海乡 上海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10.38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220延米/50座。 203 142  
3   盐井镇 花碉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6.18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32延米/80座。 214 150  
4   卫城镇 打柴坡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2.31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46延米/10座。 38 27  
5     香房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2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桥20米/1座,涵30延米/11座。 46 32  
6   双河乡 小铺子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8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76延米/50座。 164 115  
小型农田水利 3个乡镇 5个村 新建、整治3座水库,总库万86万m3,坝长300米,溢洪道350米,放水设施3处;渠道整治17公里。 360.4 201.2  
1   梅雨镇 黑山村 整治马棚子水库左干渠4000米. 28 10  
2     杉八窝村 新建龙洞湾水库,总库容28m3. 146.3 88.65  
3   大河乡 李子沟村 整治大河水库坝长130米,溢洪道30米,放水设施1处. 64.4 45  
4   大河乡 李子沟村 整治李子沟堰总长13000米. 84.5 32.5  
5   干海乡 蔡家坪子 整治庄子水库坝长100米,溢洪道120米. 37.2 25.05  
安全饮用水 6个乡镇 15个村 建集中供水站1处,打井100口,蓄水池(窖)9040m3,引水渠56.8公里. 398.6 199.3  
1   双河乡 古柏村 建蓄水池3000 m3。 30 15  
2     五洞桥村 建蓄水池3000 m3。 30 15  
3   卫城镇 东关村 建集中供水站1处,日供水1500吨。 133.1 66.55  
4     岔河村 建蓄水池2100m3,引水渠2公里。 21 10.5  
5   盐井镇 三根桥村 建蓄水池4500m3,引水渠4.2公里。 40 20  
6   德石乡 摸鱼沟村 建蓄水池100m3,引水渠3公里。 6.48 3.24  
7     德石村 建蓄水池50m3,引水渠4.5公里。 8 4  
8     赶马地村 建蓄水池70m3,引水渠4.3公里。 8 4  
9     槽房村 建蓄水池80m3,引水渠4.2公里。 8 4  
10     老村子村 建蓄水池50m3,引水渠4.8公里。 8 4  
11   大河乡 平坝村 建蓄水池80m3,引水渠2.8公里。 15 7.5  
12     北山村 建蓄水池160m3,引水渠5公里。 35 17.5  
13   桃子乡 桃子村 建蓄水池100m3,引水渠5公里。 20 10  
14     甲米村 建蓄水池80m3,引水渠8公里。 16 8  
15     草麂村 建蓄水池120m3,引水渠9公里。 20 10  
基本农田 8个乡镇 8个村 坡改梯2870亩,下湿田改造2130亩。 325 250  
1   泸沽湖镇 直普村 下湿田改造1000亩。 65 50  
2   前所乡 上村 下湿田改造530亩。 34.45 26.5  
3   桃子乡 玻璃村 坡改梯770亩。 50.05 38.5  
4   长柏乡 荞满村 坡改梯500亩。 32.5 25  
5   盖租乡 盖租村 坡改梯500亩。 32.5 25  
6   大草乡 挤瓜瓜村 坡改梯300亩。 19.5 15  
7   棉桠乡 狐狸洞村 坡改梯800亩。 52 40  
8   白乌镇 山门村 下湿田改造600亩。 39 30  
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 5个乡 9个村 新建农机提灌11台套、装机容量48.4KW,微水电站5台套,装机容量20KW。 62 50  
1   干海乡 拦河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8 8  
2     盐河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8 8  
3     鱼脊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8 8  
4     蔡家坪村 新建农机提灌2台套,装机容量8.8KW。 6.5 6  
5   右所乡 花果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3KW。 3.9 3  
6     南天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2KW。 2.6 2  
7   巴折乡 巴折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8   阿萨乡 和坪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9   树河镇 团山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易地扶贫搬迁 3个乡镇 3个村 易地移民搬迁200户1000人,基本农田建设2000亩、打井26口、蓄水池200m3、引水管道8公里、新建乡村公路2公里,改建5公里、住房24000m2、架设输电线路5公里、建学校280m2、卫生院50m2。 650 500  
1   泸沽湖镇 海门村 易地移民搬迁84户420人,基本农田建设840亩、打井26口、引水管道5公里、新建乡村公路2公里、住房10080m2、建学校100m2。 270 210  
2   大坡乡 吉米村 易地移民搬迁50户250人,基本农田建设500亩、住房6000m2卫生院50m2。 160 125  
3   大河乡 北山村 易地移民搬迁66户330人,基本农田建设660亩、蓄水池200m3、引水管道3公里、改建乡村公路5公里、住房7920m2、架设输电线路3公里、建学校180m2。 215 165  
草场建设 一个乡 一个村 人工草地400亩,天然草场改良3000亩圈舍1600平米良种引进500头(只) 94.8 66.3  
1   大河乡 北山村 人工草地400亩,天然草场改良3000亩圈舍1600平米良种引进500头(只) 94.8 66.3  

盐源县“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表(2007年)


项目名称 乡镇名称 村名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万元) 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全年合计       2710 1784  
通村公路 6个乡镇 10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40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桥20米/1座,涵880延米/172座。 718 513  
1   下海乡 沙坝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3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桥20米/1座,涵66延米/15座。 54 49  
2   梅雨镇 西家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7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54米/36座。 126 88  
3     八家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3.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77延米/20座。 63 43  
4     梅雨堡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3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66延米/15座。 54 38  
5   树河镇 大水田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4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88延米/20座。 81 57  
6     草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2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桥涵44延米/10座。 40 28  
7     核桃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1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22延米/5座。 20 14  
8   干海乡 蔡家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2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44延米/5座。 30 21  
9   棉桠乡 汪家山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7.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65延米/21座。 110 77  
10   大河乡 平坝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7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54延米/25座。 140 98  
小型农田水利 3个乡镇 7个村 水库整治,总库容518万m3,坝长111米,溢洪道140米,放水设施5处;渠道整治47.1公里。 466.7 201.7  
1   下海乡 沙坝村 整治半截子水库,坝长35米,放水设施3处。 135.7 81  
2     清水村 整治马棚子水库,坝长15米,溢洪道100米,放水设施2处。 45 20  
3     清水村 整治马棚子水库右干渠总长10500米。 73.5 23.05  
4   下海乡 清水村 整治马棚子水库左干渠总长15000米。 105 31  
5   卫城镇 北门场村 整治北海水库坝长50米,溢洪道30米. 15 10.5  
6     北门场村 整治北海水库坝长11米,溢洪道10米. 10.5 6.05  
7   盐井镇 花碉村 整治光合堰引水渠14200米. 85.2 30  
安全饮用水 6个乡镇 28个村 建集中供水站5处,蓄水池(窖)20910m3,引水渠74.9公里. 400.2 200.1  
1   阿萨乡 阿梯坝村 建蓄水池200 m3,引水渠管3公里。 14 7  
2     河坝村 建蓄水池150 m3,引水渠管2公里。 10 5  
3     和坪村 建蓄水池100 m3,引水渠管2公里。 10 5  
4     马鹿村 建蓄水池90m3,引水渠管4.3公里。 12 6  
5   巴折乡 巴折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4公里。 9.24 4.62  
6     干沟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3公里。 7.94 3.97  
7     麻纱纱村 建蓄水池870 m3。 8.7 4.35  
8     卖米寨村 建蓄水池80 m3,引水渠管2.5公里。 13.08 6.54  
9     马丝骡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2公里。 9 4.5  
10   甘塘乡 松坪子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5公里。 10.6 5.3  
11     白条河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4.8公里。 9.88 4.94  
12     大堡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4.5公里。 9.8 4.9  
13     顺河村 建蓄水池60m3,引水渠管4.7公里。 9.72 4.86  
14   洼里乡 老衙门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2公里。 7 3.5  
15     新街子村 建蓄水池100 m3,引水渠管3公里。 14.5 7.25  
16     老街子村 建蓄水池80 m3,引水渠管2.7公里。 12 6  
17     庄房村 建蓄水池80 m3,引水渠管2.4公里。 7 3.5  
18     手爬村 建蓄水池80 m3,引水渠管2.3公里。 7 3.5  
19   大坡乡 吉米村 建蓄水池200m3,引水渠管7.7公里。 13.16 6.58  
20     大地村 建蓄水池150m3,引水渠管7.9公里。 13.4 6.7  
21     拉牯村 建蓄水池150 m3,引水渠管5.1公里。 11.16 5.58  
22   棉桠乡 清河村 建蓄水池1015 m3。 10.16 5.08  
23     棉桠村 建蓄水池1500 m3。 15 7.5  
24     狐狸洞村 建蓄水池3750 m3。 37.48 18.74  
25   棉桠乡 塘泥湾村 建蓄水池3500m3。 35 17.5  
26     木帮营村 建蓄水池3000m3。 30 15  
27     汪家山村 建蓄水池2500m3。 25 12.5  
28     核桃园村 建蓄水池2835m3。 28.36 14.18  
基本农田 9个乡镇 9个村 坡改梯3150亩,土改田490亩,下湿田改造1450亩。 330.9 254.5  
1   盖租乡 三家村 坡改梯500亩。 32.5 25  
2   前所乡 中村 下湿田改造450亩。 29.25 22.5  
3   长柏乡 长柏村 土改田240亩。 15.6 12  
4   桃子乡 草麂村 坡改梯800亩。 52 40  
5   大草乡 沙拉地村 坡改梯500亩。 32.5 25  
6   巫木乡 东瓜林村 坡改梯500亩。 32.5 25  
7   博大乡 几坡村 坡改梯600亩。 39 30  
8   泸沽湖镇 舍垮村 下湿田改造1000亩。 65 50  
9   洼里乡 新街子村 坡改梯250亩,土改田250亩。 32.5 25  
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 4个乡 8个村 新建农机提灌11台套、装机容量48.8KW,微水电站4台套,装机容量20KW。 62 50  
1   盐井镇 太平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8 8  
2     菜园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8 8  
3     花碉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8 8  
4     三根桥村 新建农机提灌2台套,装机容量8.8KW。 6.6 6  
5     公母山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6   泸沽湖镇 八家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7   巫木乡 花龙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8   沃底乡 曲米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易地扶贫搬迁 2个乡镇 4个村 易地移民搬迁200户1000人,基本农田建设2000亩、引水管道2公里、住房24000m2、架设输电线路12公里。 640 500  
1   阿萨乡 阿梯坝村 易地移民搬迁50户250人,基本农田建设500亩、住房6000m2、架设输电线路2公里。 160 125  
2     河坝村 易地移民搬迁80户400人,基本农田建设800亩、住房9600m2、架设输电线路5公里。 260 200  
3     和坪子村 易地移民搬迁35户175人,基本农田建设350亩、住房4200m2、架设输电线路3公里。 110 87.5  
4   大草乡 沙拉地村 易地移民搬迁35户175人,基本农田建设350亩、引水渠管2公里、住房4200m2、架设输电线路2公里。 110 87.5  
草场建设 三个乡 三个村 人工种草800亩,建圈舍3200平米,已引进良种1300头(只) 92.6 65.18  
1   平川镇 土公铺村 人工种草400亩,建圈舍1600平米,引进良种500头(只) 55.8 39.18  
2   卫城镇 磨盘村 人工种草200亩,建圈舍800平米,引进良种400只 18.4 13  
3   金河乡 温泉村 人工种草200亩,建圈舍800平米,引进良种400只 18.4 13  

盐源县“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表(2008年)


项目名称 乡镇名称 村名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万元) 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全年合计       2719 1752  
通村公路 7个乡镇 8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38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桥10米/2座,涵836延米/192座。 707 495  
1   盐塘乡 坝窝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10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220延米/25座。 130 91  
2   右所乡 花果村 新建通村公路4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88米/25座。 80 56  
3   平川镇 糯米沟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2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桥10/2座,涵44延米/25座。 55 39  
4   金河乡 干海子村 新建通村公路3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66延米/25座。 80 56  
5   大草乡 水简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延米/25座。 100 70  
6   盐井镇 三根桥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延米/25座。 90 63  
7   棉桠乡 狐狸洞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4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88延米/20座。 72 50  
8   桃子乡 桃子村 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延米/22座。 100 70  
小型农田水利 3个乡镇 4个村 水库整治,总库容40万m3,坝长80米,溢洪道100米,放水设施1处;渠道整治58公里。 504.4 203.5  
1   卫城镇 罗家村 整治胜利水库,坝长80米,溢洪道100米,放水设施1处。 54 40  
2     东关村 整治东关渠道,总长7400米。 44.4 18.5  
3   干海乡 蔡家坪子 整治梅雨大堰(干海段)总长8000米。 56 20  
4   甘塘乡 海子坪村 整甘塘大堰总长50000米。 350 125  
安全饮用水 6个乡镇 21个村 建集中供水站5处,蓄水池(窖)18785m3,引水渠91.8公里. 400.8 200.4  
1   田湾乡 吉隆村 建蓄水池180 m3,引水渠管18公里。 50 25  
2   梅子坪乡 甘家堡子村 建蓄水池100 m3,引水渠管6.5公里。 27.26 13.63  
3     梅子坪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2.5公里。 8.8 4.4  
4     甘家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2.7公里。 8 4  
5   沃底乡 大圈村 建蓄水池200 m3,引水渠管18公里。 20 10  
6     曲米村 建蓄水池50 m3,引水渠管5公里。 6.28 3.14  
7     黑支落村 建蓄水池100 m3,引水渠管7公里。 12.56 6.28  
8     瓦查村 建蓄水池50 m3,引水渠管4.7公里。 10.24 5.12  
9     甲拉村 建蓄水池50 m3,引水渠管5公里 14 7  
10     大湾子村 建蓄水池50 m3,引水渠管2.7公里。 8.84 4.42  
11   白乌镇 三棵树村 建蓄水池2000 m3。 20 10  
12     长坪子村 建蓄水池9000 m3。 90 45  
14   大草乡 石花村 建蓄水池575m3,引水渠管2.9公里。 8 4  
15     沙拉地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7.5公里。 12 6  
16   大草乡 挤瓜瓜村 建蓄水池80 m3,引水渠管2.5公里。 12 6  
18     麦架坪村 建蓄水池50 m3,引水渠管3公里。 16 8  
19     水简坪村 建蓄水池70m3,引水渠管3公里。 14 7  
20   长柏乡 白杨村 建蓄水池3600 m3。 28.2 14.1  
21     长柏村  建蓄水池50 m3,引水渠管0.8公里。 10 5  
22     扶马村 建蓄水池1750 m3。 14.6 7.3  
23     央脚村 建蓄水池1250 m3。 10 5  
基本农田 8个乡镇 8个村 坡改梯1800亩,下湿田改造3160亩。 322.6 248  
1   沃底乡 黑支落村 坡改梯500亩。 32.5 25  
2   阿萨乡 河坝村 下湿田改造500亩。 32.5 25  
3   棉桠乡 塘泥村 下湿田改造650亩。 42.5 32.5  
4   盐塘乡 坝窝村 下湿田改造800亩。 52 40  
5   黄草镇 魏家坝村 下湿田改造700亩。 45.5 35  
6   巫木乡 耳如村 坡改梯800亩。 52 40  
7   博大乡 红岩子村 下湿田改造510亩。 33.05 25.5  
8   盖租乡 回项村 坡改梯500亩。 32.5 25  
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 6个乡 9个村 新建农机提灌4台套、装机容量50KW,微水电站5台套,装机容量23KW。 65.5 53  
1   梅雨镇 娃儿嘴村 新建农机提灌1台套,装机容量13KW。 9.8 8  
2     黑山村 新建农机提灌1台套,装机容量13KW。 9.8 8  
3     双狮村 新建农机提灌1台套,装机容量13KW。 9.8 8  
4     八家村 新建农机提灌1台套,装机容量11KW。 9.6 6  
5   右所乡 南天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6 5  
6   盐井镇 龙口河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6 5  
7   盐塘乡 坝窝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6 5  
8   洼里乡 老衙门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6 5  
9   阿萨乡 大树子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3KW。 3.9 3  
易地扶贫搬迁 3个乡镇 6个村 易地移民搬迁200户1000人,基本农田建设2000亩、蓄水池980m3、引水管道13公里、住房24000m2、架设输电线路20公里。 642 500  
1   德石乡 德石村 易地移民搬迁73户365人,基本农田建设730亩、蓄水池400m3、引水管道5公里、住房8760m2、架设输电线路8公里。 237 182.5  
2     赶马村 易地移民搬迁50户250人,基本农田建设500亩、蓄水池200m3、引水管道3公里、住房6000m2、架设输电线路5公里。 160 125  
3   马鹿乡 五台山村 易地移民搬迁15户75人,基本农田建设150亩、蓄水池30m3、住房1800m2、架设输电线路1公里。 45 37.5  
4     芭蕉湾村 易地移民搬迁25户125人,基本农田建设250亩、蓄水池50m3、住房3000m2、架设输电线路1公里。 80 62.5  
5   田湾乡 沿江村 易地移民搬迁20户100人,基本农田建设200亩、蓄水池150m3、引水管道2公里、住房2400m2、架设输电线路2公里。 65 50  
6     吉龙村 易地移民搬迁17户85人,基本农田建设170亩、蓄水池150m3、引水管道3公里、住房2040m2、架设输电线3公里。 55 42.5  
草场建设 2个乡 2个村 人工种草600亩,建圈舍2400平米,引进良种900头(只) 74.2 51.96  
1   博大乡 西沟村 人工种草200亩,建圈舍800平米,引进良种牛100头 31.4 22  
2   梅雨镇 黑山村 人工种草400亩,建圈舍1600平米,引进良种羊800只 42.8 29.96  

盐源县“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表(2009年)


项目名称 乡镇名称 村名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万元) 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全年合计       2614 1748  
通村公路 7个乡镇 7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37.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825延米/172座。 720 504  
1   甘塘乡 大堡村 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延米/20座。 100 70  
2   马鹿乡 上荒田村 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米/20座。 100 70  
3   德石乡 槽房村 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延米/20座。 100 70  
4   藤桥乡 麻柳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4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88延米/20座。 72 50  
5   巫木乡 花龙村 新建通村公路7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54延米/35座。 140 98  
6   博大乡 砖楼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6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32延米/30座。 108 76  
7   黄草镇 魏家坝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5.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21延米/27座。 100 70  
小型农田水利 3个乡镇 6个村 水库整治,总库容82.4万m3,坝长120米,溢洪道580米,放水设施2处;渠道整治38公里。 383 190.5  
1   双河乡 小堡子村 整治段家沟水库,坝长25米,溢洪道170米。 15 10  
2     黄沙沟村 整治狮子堡水库,坝长75米,溢洪道200米,放水设施1处。 82 58  
3     黄沙沟村 整治月亮塘水库,坝长20米,溢洪道210米,放水设施1处。 46 27  
               
4   干海乡 鱼脊梁村 整治光明堰总长6000米。 36 15  
5     滑泥村 整治石洞堰总长20000米。 120 50.5  
6   树河镇 麦地村 整治甘塘大堰总长12000米。 84 30  
安全饮用水 8个乡镇 25个村 建集中供水站5处,蓄水池(窖)9110m3,引水渠95.5公里. 402.6 201.3  
1   梅雨镇 双狮村 建蓄水池1600 m3。 116 8  
2     黑山村 建蓄水池2250 m3。 18 9  
3   马鹿乡 五台山村 建蓄水池80 m3,引水渠管10公里。 20 10  
4   树河镇 白岭岗村 建蓄水池220 m3,引水渠管7.2公里。 16.44 8.22  
5     核桃坪村 建蓄水池200 m3,引水渠管10公里。 18.96 9.48  
6     大水田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7公里。 15.24 7.62  
7   黄草镇 元宝村 建蓄水池90 m3,引水渠管5公里 8.92 4.46  
8     老麦沟村 建蓄水池90m3,引水渠管1.5公里。 15.52 7.76  
9     黄草坝村 建蓄水池20 m3,引水渠管8公里。 19.52 9.76  
10     达卡村 建蓄水池90 m3,引水渠管2.5公里。 8 4  
11   巫木乡 大拉箩村 建蓄水池210 m3,引水渠管7公里。 33.44 16.72  
12     杨家坪村 建蓄水池150 m3,引水渠管4公里。 20 10  
13     东瓜林村 建蓄水池100 m3,引水渠管6公里。 13.44 6.72  
14   博大乡 甘生村 建蓄水池90 m3,引水渠管2公里。 12.12 6.06  
15     马道子村 建蓄水池90 m3,引水渠管1.7公里。 14.24 7.12  
16     几坡村 建蓄水池120 m3,引水渠管3.2公里。 14.44 7.22  
17     西沟村 建蓄水池120 m3,引水渠管2.5公里。 16 8  
18     红岩子村 建蓄水池110 m3,引水渠管4公里。 15.84 7.92  
19   盐塘乡 地来角村 建蓄水池90 m3,引水渠管2.7公里。 10.8 5.4  
20     腊子沟村 建蓄水池100 m3,引水渠管3.2公里。 19.8 9.9  
21     郑家田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2公里。 11.84 5.92  
22     坝窝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3公里。 12 6  
23     庄子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3公里。 12 6  
24   盖租乡 碧基村 建蓄水池2750 m3。 22 11  
25     阿石村 建蓄水池300 m3,引水渠管3公里。 18 9  
基本农田 7个乡镇 8个村 坡改梯2000亩,下湿田改造2700亩,新垦耕地300亩。 325 250  
1   盐塘乡 腊子沟村 下湿田改造800亩。 52 40  
2   长柏乡 故支村 坡改梯300亩。 19.5 15  
3   巫木乡 花龙村 坡改梯700亩。 45.5 35  
4   德石乡 德石村 坡改梯500亩,新垦耕地300亩。 52 40  
5   棉桠乡 汪家山村 下湿田改造700亩。 45.5 35  
6   黄草镇 泡木林村 坡改梯500亩,下湿田改造300亩。 52 40  
7   白乌镇 足木村 下湿田改造500亩。 32.5 25  
8     科登村 下湿田改造400亩。 26 20  
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 6个乡 9个村 新建农机提灌12台套、装机容量52.8KW,微水电站5台套,装机容量20KW。 62 50  
1   双河乡 凤凰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10 8.3  
2     五洞桥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10 8.3  
3     小堡子村 新建农机提灌4台套,装机容量17.6KW。 10 8.4  
4   卫城镇 东关村 新建农机提灌2台套,装机容量8.8KW。 6 5  
5   盖租乡 阿石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6   树河镇 麦地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7   泸沽湖镇 直普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8   大坡乡 大地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3KW。 3.9 3  
9     大地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2KW。 2.6 2  
易地扶贫搬迁 4个乡镇 4个村 易地移民搬迁200户1000人,基本农田建设2000亩、蓄水池300m3、引水管道4公里、新建乡村公路4公里,改建3公里、住房24000m2、架设输电线路12公里、建学校150m2。 647 500  
1   巴折乡 马丝骡村 易地移民搬迁75户375人,基本农田建设750亩、引水管道2公里、住房9000m2、架设输电线路5公里。 240 187.5  
2   大河乡 李子沟村 易地移民搬迁80户400人,基本农田建设800亩、蓄水池250m3、引水管道2公里、改建乡村公路3公里、住房9600m2、架设输电线路3公里、建学校150m2。 260 200  
3   前所乡 中村 易地移民搬迁33户165人,基本农田建设330亩、蓄水池50m3、新建乡村公路4公里、住房3960m2、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 107 82.5  
4   大坡乡 格居村 易地移民搬迁12户60人,基本农田建设120亩、住房1440m2。 40 30  
草场建设 三个乡 三个村 人工种草600亩,建圈舍2400平米,引进良种牛900头(只) 74.2 52.18  
1   卫城镇 磨盘村 人工种草200亩,建圈舍800平米,引进良种牛100头 37.4 26.18  
2   博大乡 西沟村 人工种草200亩,建圈舍800平米,引进良种羊400只 18.4 13  
3   泸沽湖镇 多舍村 人工种草200亩,建圈舍800平米,引进良种羊400只 18.4 13  

盐源县“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表(2010年)


项目名称 乡镇名称 村名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万元) 以工代赈资金(万元)
  全年合计       2721 1740  
通村公路 7个乡镇 7个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37.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825延米/175座。 696 486  
1   前所乡 龙洼村 新建通村公路8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76延米/40座。 144 100  
2   盖租乡 盖租村 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米/20座。 100 70  
3   田湾乡 干海子村 新建通村公路8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76延米/40座。 160 112  
4   长柏乡 长柏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延米/20座。 90 63  
5   沃底乡 黑支落村 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110延米/25座。 90 63  
6   双河乡 黄沙沟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2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44延米/10座。 36 25  
7   棉桠乡 木邦营村 改扩建通村公路4.5公里,泥结碎石路面,涵99延米/20座。 76 53  
小型农田水利 5个乡镇 5个村 渠道整治81.5公里。 541.5 203.3  
1   梅雨镇 娃儿嘴村 整治光明堰总长10000米。 70 25  
2   金河乡 德力铺村 整治光明堰总长12000米。 72 30  
3   平川镇 大坝村 整治“九二一”堰总长14000米。 84 35  
4   树河镇 春天坪村 整治光明堰总长42500米。 297.5 106.3  
5   长柏乡 黑地村 整治石洞堰总长3000米。 18 6.95  
安全饮用水 7个乡镇 25个村 建集中供水站9处,蓄水池(窖)10470m3,引水渠110.9公里. 397.9 199  
1   金河乡 德力铺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10公里。 14.72 7.36  
2     温泉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5.5公里。 12 6  
3     深沟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4公里。 12.96 6.48  
4     田坝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6公里。 9.24 14.62  
5     干海子村 建蓄水池80 m3,引水渠管7公里。 18.04 9.02  
6   右所乡 南天村 建蓄水池130 m3,引水渠管4公里。 14.04 7.52  
7     跑马坪村 建蓄水池80 m3,引水渠管3.6公里。 12.2 6.1  
8     塌尔堤村 建蓄水池100m3,引水渠管3.7公里。 12.8 6.4  
9     花果村 建蓄水池70 m3,引水渠管3公里。 9.56 4.78  
10     大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2.1公里。 10.72 5.36  
11   平川镇 灰折村 建蓄水池70 m3,引水渠管5公里。 10 5  
12     平川村 建蓄水池120 m3,引水渠管3.7公里。 19.2 9.6  
13   平川镇 土公铺村 建蓄水池90 m3,引水渠管6公里。 12.08 6.04  
14     糯米沟村 建蓄水池40 m3,引水渠管3公里。 8.08 4.04  
15     青天铺村 建蓄水池90 m3,引水渠管6.5公里。 12 6  
16   藤桥乡 荞山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2.5公里。 12.32 6.16  
17     荞地村 建蓄水池150 m3,引水渠管6公里。 15.4 7.7  
18     藤桥村 建蓄水池60 m3,引水渠管3公里。 12.56 6.28  
19   马鹿乡 上荒田村 建蓄水池100 m3,引水渠管15公里。 30 15  
20   白乌镇 柯登村 建蓄水池30 m3,引水渠管4公里。 10 5  
21     卡拉坝村 建蓄水池2500 m3。 25 12.5  
22     长麻村 建蓄水池3500 m3。 35 17.5  
23     足木村 建蓄水池1500 m3。 15 7.5  
24     白乌村 建蓄水池1000m3。 10 5  
25   前所乡 中村 建蓄水池170 m3,引水渠管5公里。 22 11  
26     逗乐村 建蓄水池200 m3,引水渠管0.8公里。 22 11  
基本农田 11个乡镇 11个村 坡改梯2850亩,土改田600亩,下湿田改造1550亩。 319 250  
1   马鹿乡 上荒田村 下湿田改造500亩。 32.5 25  
2   田湾乡 沿江村 坡改梯510亩。 33.15 25.5  
3   平川镇 骡马堡村 坡改梯420亩。 27.3 21  
4   大坡乡 大地村 土改田600亩。 39 30  
5   藤桥乡 荞地村 坡改梯410亩。 20.65 20.5  
6   藤桥乡 藤桥村 坡改梯300亩。 19.5 15  
7   右所乡 大村村 下湿田改造500亩。 32.5 25  
8   梅子坪乡 梅子坪村 坡改梯400亩。 26 20  
9   巴折乡 蔑丝箩村 坡改梯510亩。 33.15 25.5  
10   树河镇 大水田村 坡改梯300亩,下湿田改造250亩。 35.75 27.5  
11   树河镇 草坪村 下湿田改造300亩。 19.5 15  
农机提灌及微水电站 6个乡 9个村 新建农机提灌12台套、装机容量52.8KW,微水电站5台套,装机容量20KW。 62 50  
1   卫城镇 罗家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 7.5  
2     北门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 7.5  
3   下海乡 上海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 7.5  
4     清水河村 新建农机提灌3台套,装机容量13.2KW。 9 7.5  
5   盖租乡 马扎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6     杨家坪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7   盐塘乡 腊子沟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3KW。 3.9 3  
8     郑家田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2KW。 2.6 2  
9   白乌镇 柯登村 新建微水电站1台套,装机容量5KW。 6.5 5  
易地扶贫搬迁 6个乡镇 6个村 易地移民搬迁200户1000人,基本农田建设2000亩、蓄水池2250m3、引水管道3公里、改建乡村公路4公里、住房24000m2、架设输电线路8公里、建卫生院100m2。 630 500  
1   干海乡 滑泥村 易地移民搬迁50户250人,基本农田建设500亩、蓄水池1500m3、住房6000m2、架设输电线路3公里、建学校50m2。 160 125  
2   博大乡 马道子村 迁出50户。      
3   大河乡 李子沟村 易地移民搬迁150户750人,基本农田建设1500亩、蓄水池750m3、引水渠管3公里、改建乡村公路4公里、住房18000m2、架设输电线路5公里、建学校50m2。 470 375  
4   盖租乡 碧基村 迁出60户。      
5   巫木乡 大拉落村 迁出60户。      
6   树河镇 小槽村 迁出30户。      
草场建设 2个乡镇 2个村 人工种草600亩,建圈舍2400平米,引进良种900头(只) 74.2 52.08  
1   泸沽湖镇 木垮村 人工种草400亩,建圈舍1600平米,引进良种500头(只) 55.8 39.08  
2   北乌镇 羊圈村 人工种草200亩,建圈舍800平米,引进良种羊400只 18.4 13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政策措施

 

    要顺利实现我县“十一五”以工代赈规划的目标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机构。领导的重视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搞好以工代赈工作的核心力量和必要保障,要切实发挥好领导在规划实施中的领导协调作用,近一步加强和完善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县以工代赈办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并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切实发挥县以工代赈办在规划项目实施中的计划的主体,实施的主体,监督的主体“三个主体”的作用,突出这三大主体地位;二是要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实施好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是我县全社会的责任义务和共同目标,不是某一个或两个部门单独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通过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三是要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和目标。要严格执行省、州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工代赈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盐源县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及《规范盐源县以工代赈资金报帐制的决定》等配套的办法、措施,做到领导到位、组织落实、措施到位、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确保以工代赈规划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四是必须增强以工代赈规划的刚性,坚持以规划定计划、以计划定项目,凡是未进入规划的项目一概不安排计划,严格按规划实施,建立以工代赈用规划引导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的长效机制,减少和避免以工代赈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以工代赈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提升以工代赈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节  工程管护

 

    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以工代赈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制定出各专项项目工程管理、维护使用办法,按项目属地原则明确其产权归属,落实管理主体,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分别制定出以工代赈项目建后管护制度,县业务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和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建后工程管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业务并和项目乡(镇)村签订管护责任书,达到一年建设,长久受益和“开发一片,成功一片”的目标,使以工代赈项目切实发挥扶贫效益。

 

第三节  实施监督

 

    以工代赈是我县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要按照凉山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立“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对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资金在各类扶贫资金中的主要和主导地位作用,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明确分工、整合项目、集中扶持”的原则,有机整和各类扶贫项目,切实有效的解决贫困地区群众要求最迫切的路、水、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真正实现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一是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抓好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以工代赈项目即是扶贫项目,又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即要体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也要体现资金的投资效益和发展效益。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认真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实、做透规划,一些投资额较大的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要达到可行性研究的深度。

    二严格执行以工代赈计划,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以工代赈规划一旦形成,就必须严格用规划来引导以工代赈项目和资金的安排,每年的以工代赈计划必须严格按照省、州的要求,从规划中提取产生,按程序申报。每年的以工代赈项目和资金计划一经省、州正式下达,就必须严格执行,始终坚持“省管项目,县管实施”的原则,未经上级以工代赈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项目及投资计划安排,对个别因特殊原因确需更改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程序报省批准后方可更改。各项目实施部门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向县以工代赈办报送项目实施方案,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三是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以工代赈资金即是国家扶贫资金又是基本建设资金,坚持实行资金和计划分离管理的原则,在县财政设立以工代赈资金专户,明确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在使用中不挤占、不挪用、不出问题。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国家、省、州有关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盐源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以工代赈资金报帐制管理的规定》,严格实行“三三三一”报帐制。具体操作是:在项目启动时,由县级行业实施部门编制实施方案,报经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拨付项目资金的30%作为项目启动资金;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在完成工程量的50%后,经县以工代赈办和县财政局派专人到现场审核核实工程量后,凭发生的票据金额报30%的资金;工程完工后,经县以工代赈办和县财政局联合派人到现场检查核实后,报帐30%;项目竣工验收后,凭审计报告和验收报告报最后的10%的资金。在资金的拨付和报帐上,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手续方可办理,具体程序为:部门填写拨款报帐申请报告(附票据)并签字盖章以工代赈办签字盖章(出具预拨款或报帐通知)财政局签字盖章并办理拨付和报帐。

    四是建章立制,加强项目实施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州关于加强以工代赈管理的决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项目计划、资金、工程实施、质量等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使以工代赈管理逐步走上“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有序轨道;强化以工代赈办作为以工代赈计划的主体、实施的主体、监督的主体的地位,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努力提高监督效果,县以工代赈办还要配合财政、审计、工程主管部门加强行政督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实施现场进行项目调研、专项检查,工作评估等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计划、资金、工程建设三到位;健全和完善以工代赈目标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奖惩斗硬,坚持以工代赈项目管理的实施责任制,由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分别与各部门签定以工代赈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实行以工代赈项目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项目公示制、工程审计制、竣工验收制、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以工代赈计划建设任务。

    五是加强宣传动员,严格兑现劳务报酬,实行项目公示制,充分调动项目区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工代赈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标语、报纸、项目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宣传加大对以工代赈的宣传力度,使以工代赈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加深入民心,让广大贫困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并主动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要认真落实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使项目区群众从直接参与项目建设而得到实惠,收入增加,使以工代赈工程建设与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调动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使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我县“十一五”以工代赈规划项目除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外,其余均可算作是生态项目、环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易地移民扶贫、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还可减少人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得到较大提高,使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同时配合我县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我县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和建设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绿色生态屏障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我县“十一五”乡村道路、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机提灌、微水电站、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等规划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农村经济将得到较快的发展,贫困面貌将有较大改变。项目区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新增产值达到8215.91万元,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48元。其中各年新增产值可达:20061012.14万元,20071426.94万元;20081689.29万元;20092025.31万元;20102062.23万元。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十一五”以工代赈规划项目的实施,使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贫困群众粮增产、钱增收,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经济活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盐源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