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盐源县农村通村公路规划背景,以全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国家对以工代赈的现行政策为依据,“建设有序、清正、民心的以工代赈目标”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认真收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贫困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地区生存环境,生态环境为规划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的目标。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的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调整农业结构,把缩小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和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是解决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对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围绕加快全县农村公路发展这一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规划为龙头,按规划办事,以服务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宗旨,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编制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四川省20032010年县乡道路通乡通村发展规划编制大纲》;

  3、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村级道路建设标准》;

  4、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主要参考文献;

  ①《盐源县公路普查县道、乡道、专用公路普查资料》;

  ②《盐源县行政区划图》《盐源县志》;

  ③县统计局《盐源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计表》;

  ④县交通局各职能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

  ⑤《盐源县“十五”计划》。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一、规划区域

  本次规划范围是2000年勘界确认的盐源县行政区域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逐步完善”,本规划区域为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28个乡镇38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0万人的重点区域。

  二、规划期

  本规划期限为五年(2006年—2010年)

  

第三节  原则和指导思想及主要结论

  

  通过“十一五”以工代赈通村公路的建设,坚持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当地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完成了38个村的通村公路建设规划任务,规划建成四级公路185.87公里,其中改建公路27条,里程为123.87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1条,里程为62公里,桥涵1937/937,通村公路率达80%。使全县38个村,20万人口受益,“十五”以工代赈通村公路重点解决主骨干线通村公路的段头线及通村公路建设,逐步形成一个以盐井镇、盐塘区、树河区、右所区为主骨架,以县城为中心,以三个进出口路向各行政村辐射的农村公路网络,对我县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规划的通村公路,是以乡为主体是通村公路的主要通道。对通往行政村有多条公路,只考虑主要的一条,保证规划的专一性和可行性。

  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表

  

第二章  乡村公路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及公路网络网情况

  

  一、地理位置

  盐源县地处凉山州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东面雅砻江与西昌、德昌、米易隔江相望,南和攀枝花市盐边县连接,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接壤,北同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毗邻,介于东经100°42′至102°0344″,北纬27°0610″至28°1603″,东西垂长133.6公里,南北垂宽129.4公里,幅员面积为8376平方公里,全县34个乡(镇)242个行政村,1803个组。

  二、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本县地貌以环县皆山,盆地居中为特点。盐源盆地面积444平方公里,盆周山区占总面积的85%,气候、土壤多样性且呈垂直分布,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雨量807毫米,环境特点以地理学和植物学角度看,是一个多种要素交汇区,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并且有享誉中外的泸沽湖等旅游资源,发展现代农牧业、旅游业等潜力巨大。全县总人口322610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聚居县。

 

第二节  公路路网状况

  

  我县的运输方式仅局限于公路与水路的客货运输,盐源县辖区内有公路通车里程3080公里1301条;其中:省道公路294250/2条,2000年实施通县油路工程,已安排263公里改建,路面升级为四级或三级油路。

  县道104.025公里4条,其中等外公路57公里,四级公路47.025公里,路况较差。

  乡道1105.981公里132条,其中四级公路302公里,三级公路17公里,等外路786.981公里,截至2003年止,还有两个乡未通公路,通乡率94%

  村道1430.799公里1244条,其中四级路526.799公里,等外路904公里,有82个行政村不通公路,通村率40.78%

  专用道路144.945公里/11条,其中三级公路12公里,四级公路132.945公里。

  全县有34个乡,镇通公路32个,尚有洼里、田湾等2个乡镇不通公路,通油、水泥路乡镇8个(金河、平川、盐井、博大、盐塘、长柏、盖租、泸沽湖)。

  内河航道197公里,通航7个乡镇(金河、右所、德石、田湾、甘塘、马鹿、藤桥)。

  目前,我县的通县油路完成,将大大改善整个交通状况,但作为干级路网支撑的县级公路和农村通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通达问题”还未从根本得以解决,“通畅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改善,影响和制约着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和整体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农村公路、通村公路布局尚不完善,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许多通乡、通村公路存在晴通雨阻、水毁断道、桥涵设施不配套等诸多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的因素,形成网络及技术等级低的现状亟待需要形成以通往乡镇为骨干,连接村组的农村公路网。

  

第三节  贫困区内规划状况

  

  盐源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贫困村90个,在十五期间积极用好政策,县上力争从农业综合开发、新村建设、扶贫移民以完成了46个贫困村的建设。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了46个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但年人均纯收入678元以下绝对贫困村或有44个贫困村,贫困面大,这部分人口主要集中在巴折乡、阿萨乡、洼里乡、大坡乡等高山偏远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限制,行政村处于典型的边远高寒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条件将当地的农产品变为商品,只能自产自销,农民增收路子窄,增收能力不强,严重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由于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发展和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以工代赈项目的投入对我且以的交通基础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逐渐的改善了贫困山区人背马驮不通公路的历史,历年来我县利用以工代赈 资金修建了盐左路、两盐路及盐宁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十五”期间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571万元 ,完成以工 代赈交通项目乡村公路建设425.6公里,其中通乡公路230 公里,通村路195.6公里,修建了36延米吊桥1座,  12延米混泥土板桥一座,93片延米11座,160片延米11 座,完成投资1971 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571万元,地方自筹及群众投工 投劳的折资400万元,解决了 10个 乡镇50个村的通行问题。

  由于我县地处高原地区,土石方量很大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桥涵增多,而我县为国家重点扶贫县,财政无力拿便多的资金投入交通基础建设,更大群众投工投劳人为增加群众负担,资金、技术力量相对缺乏,造成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达不到即定的标准要求,建议搞高公路补助标准,稳步推动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第三章  通乡村公路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通村公路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贯彻十六大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围绕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这个中心,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别,努力实现全县道路交通网络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原则

  坚持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当地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把扶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突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严肃性和空间布局的科学性。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逐步完善。优先考虑平坝和重点扶贫村、行政村有多条公路,只考虑主要的一条,保证规划的专一性和可行性。

  三、目标

  规划期内目标:到“十一五”末,全且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应有明显提高,在“十一五”期间建成通村公路38条,185.87公里,解决38个村的出行难问题,至“十一五”末使全县的通村数达160个,通车公路的行政村车通达率达80%以上,重点解决主骨干线通往村道公路建设,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桥涵、路面和交通附属设施完善,以平坝乡镇向各行政乡村辐射公路网络。

  

第二节  通村公路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按照重点建设经济路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在全县38个村中分年实施,打通毗邻乡镇通道,加快出口断头,逐步形成一个以县道为骨干,以乡道为支撑,村道为网络的全县公路交通网。提高等级路,延伸乡村道的总体思路,确定我县通村公路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段发展目标。

  二、建设任务

  结合我县农村公路的实际和所规划的发展目标,以通村公路为重点,提高乡村道路等级及路网覆盖面,通达深度,到2010年经济发展通公路村38个,新建公路里程62公里,改造通村公路里程123.87公里,桥60/4座,涵4072延米/912座,其中,2006年规划建设6个村通村公路,公路建设里程31.87公里,桥20/1座,涵706/延米/211座。2007年规划建设10个村通公路村,公路建设里程41公里,桥20/座,涵924延米/172座。2008年规划建设9个村通村公路,公路建设里程38公里,桥10/2座,涵836延米/192座。2009年规划建设7个村通村公路,公路建设里程37.5公里,涵825延米/172座。2010年规划建设7个村通村公路,公路建设里程37.5公里,涵825延米/175座。

  

第三节  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估算及筹措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总里程185.87公里,总需资金356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建设资金2508.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059.9万元分年度资金需求为:

  12006年建设46村通村公路31.87公里,估算投资719万元,申请以工代赈51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04万元。

  22007年建设5个乡10个村通村公路41公里,估算投资726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18万元。

  32008年建设8个乡8个村通村公路38公里,估算投资707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49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12万元。

  42009年建设7个乡7个村通村公路37.5公里,估算投资720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4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16万元。

  52010年建设7个乡7个村通村公路37.5公里,估算投资696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46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10万元。

  

第四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按照建设重点和轻重缓急的原则,“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优先顺序为,主要是完善挡防及排水工程,其中:

  2006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4个乡,6个村,31.87公里,桥30/1座,涵706延米/220座。总需资金719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为515万元,具体为:

  干海乡:

  乡政府——白鸡河村,改建公路里程4公里,涵88延米/20座,需资金6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4万元。

  盐井镇:

  S307K760——花碉村,改建公路里程6.18公里,涵132延米/80座,需资金21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50万元。

  卫城镇:

  卫城——打柴坡村,改建公路里程2.31公里,涵46延米/10座,需资金3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7.1万元。

  罗家村——香房村,改建公路里程2公里,桥30/1座,涵44延米/11座,需资金4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2万元。

  双河乡:

  双河中学——小铺子村,改建公路里程8公里,涵176延米/50座,需资金16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15万元。

  下海乡:

  果场——上海村,改建公路里程10.38公里,涵220延米/50座,需资金203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42万元。

  2007年以工代赈“十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5个乡、10个村,建设里程41公里,桥20/1座,涵924延米/172座,总需资金72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为508万元,具体为:

  下海乡:

  人民田——新桥,改建公路里程3公里,桥20/1座,涵66延米/15座,需资金5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9万元。

  梅雨镇:

  南门口——西家坪村,改造公路里程7公里,涵154延米/36座。需资金12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8万元。

  土巴村——长生堰,改造公里里程3.5公里,涵77延米/20座,需资金63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3万元。

  电影院——大河边,新建公路里程3公里,涵66延米/15座。需资金5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8万元。

  树河镇:

  树河镇——大水田村,改建公路里程4公里,涵88延米/20座。需资金81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7万元。

  板依河——草坪村,改建公路里程2公里,涵44延米/10座。需资金4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8万元。

  板依河——核桃坪村,改建公路里程1公里,涵22延米/5座。需资金2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4万元。

  干海乡:

  乡政府——气象站,改建公路里程公里,涵88延米/5座,需资金3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1万元。

  棉桠乡:

  核桃园——汪家山村,改建公路7.5公里,涵165延米/21座,需资金11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7万元。

  大河乡:

  大园子——平坝村,新建公路里程7公里,涵154延米/25座,需资金14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98万元。

  2008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8个乡,8个村,38公里,桥10/2座,涵836延米/192座,总需资金707万元,其中以代赈资金为495万元,具体为:

  盐塘乡:

  德力沟村——坝窝村,改建公路里程10公里,涵220延米/25座,需资金13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91万元。

  右所乡:

  右所乡政府——花果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桥涵88延米/25座,需资金8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6万元。

  平川镇:

  S307K700——糯米沟村,改建公路里程2公里,桥10/2座,涵44延米/25座,需资金5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9万元。

  金河乡:

  黄草坪村——干海子村,新建公路里程3公里,涵66延米/25座,需资金8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6万元。

  大草乡:

  乡政府——水简坪村,改建公路里程3公里,涵110延米/25座,需资金1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盐井镇:

  S307K771——三根桥村,改建公路里程5公里,涵110延米/25座,需资金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3万元。

  棉桠乡:

  西木路——阴河村,改建公路里程4公里,涵88延米/20座,需资金7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

  桃子乡:

  乡政府——桃子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涵110延米/22座,需资金1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2009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7个乡,7个村,建设公路里程37.5公里,涵825延米/172座,总需资金72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4万元。

  甘塘乡:

  黄牛坪——大堡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涵110延米/20座,需资金1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马鹿乡:

  鹿角河桥——上荒田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涵110延米/20座,需资金1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德石乡:

  乡政府——槽房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涵110延米/20座,需资金1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藤桥乡:

  乡政府——槽房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涵88延米/20座,需资金7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

  巫木乡:

  腊子沟——花龙村:新建公路里程7公里,涵154延米/35座,需资14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98万元。

  博大乡:

  S307K575——砖楼村,改建公路里程6公里,涵152延米/30座,需资金10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6万元。

  黄草乡:

  S216K560——魏家坝村:改建公路里程5.5公里,涵121延米/27座,需资金1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2010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7个乡,7个村,公路规划建设37.5公里,涵825延米/175座,总需资金69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86万元,具体为:

  前所乡:

  三岔河——龙洼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涵176延米/40座,需资金1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

  盖租乡:

  乡政府——盖租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涵110延米/20座,需资金1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田湾乡:

  甘塘白条河村——干海子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涵176延米/40座,需资金16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12万元。

  长柏乡:

  乡政府——林家湾村,改建公路里程5公里,涵110延米/20座,需资金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3万元。

  沃底乡:

  沃底公路——黑支落村,改建公路里程5公里,涵110延米/25座,需资金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3万元。

  双河乡:

  中学——黄沙沟村,改建公路里程2公里,涵44延米/10座,需资金3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5万元。

  棉桠乡:

  乡政府——木邦村,改建公路里程4.5公里,涵99延米/20座,需资金7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3万元。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规划实施的主体单位和项目业主

  

  实施的主体单位:盐源县以工代赈办

  项目业主:盐源县交通局

  

第二节  实施的方式

  

  为加强项目领导成立,盐源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由县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审计局、县监察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和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结束时进行自查和初步验收。项目业主县交通局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国家、省、州有关公路工程的建设管理程序、规定进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验收制等相关制度。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地点、项目建设规模进行。

  

 

第三节  资金筹措

  

  一、认真用好政策,争取国家、省、州投资,争取交通部门投资,县上从扶贫、移民、新村建设等筹集部分资金。另外,从财政附加收入、地区发展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从土地增值和资源开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通村公路建设,积极动员各行各业、各族人民支持农村公路建设,艰苦奋斗,使规划顺利实施,实现盐源县通村公路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第四节  实施监督

  

  一、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省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及凉府发[2002]8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采取由县工程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填写报帐申请书,提出用款建议方案,报县以工代赈办,填发资金调度通知单,送县分管领导审核后,县财政根据调度通知,将资金划拨到工程主管部门,工程部门及时把资金拨付到实施单位。

  对于专业承包的项目工程,项目承包人在报帐时必须向报帐单位提供承包合同文件。

  以工代赈办、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一到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二、工程建设管理

  1、行政首长负责制。项目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项目责任人具体负责”的“三级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管理体系。

  2、工程投标制。对技术性强、有施工经验的专业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县交通部门履行各自职责,严格按技术规范、规程进行监督检查。

  4、工程计量制。成立工程收方计量组,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单价、统一质量”的办法进行管理。

  5、工程质量终身制、工程主管部,对项目工程的完成和应取得的效益承担全面责任,针对大型项目,对每道工序、每批材料、每个合同段、每个管理人员建立档案,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出现质量问题终身负责。

  6、建立项目工程统计报表和工程资料归档管理制、工程统计报表坚持月报和季报,做到数据准确、时间及时,对设计图纸、工程预决算、承包合同、资金拨付、竣工验收材料、管护制度等都要立卷归档,并建立台帐。

  7、竣工项目实行两级验收制度,项目计划完成后,县以工代赈合同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全面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并由上级以工代赈办交验收申请,上级以工代赈办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三、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采用目标管理制和项目负责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优良,要给予奖励,项目建设质量差的,不合格的,除责令补建外,视其情况追究承包建设单位和工程主管部门的行政经济责任;项目奖惩制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实行奖惩分明。

  四、养护管理

  根据《公路法》和《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道及通村公路管理主体是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实行行业管理,在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扶持、工作上协调,同时加强检查,监督考核。村道养护由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等民主方式解决。即通村公路的养护由所在地的村自己负责组织实施,积极争取县级财政将乡村公路的养护列入计划安排,或采取其它方式落实养护资金来源,切实有效地加强通村公路的维护、保养,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好务。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我县的通村公路大多数都是群众自建,机耕道,林区路,线型弯弯拐拐,路基宽度不足3米,基本上都是从田间、地、林木上过,不能看成公路,应因地制宜,在设计、施工当中应考虑群众的利益,在能够满足技术等级的情况下,尽量的减少田、地、林木损失。在施工中由于土石方开挖,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表土裸露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造成坍方及弃土流失田地间,在施工中尽量利用地形条件,减少大挖大填,在有条件的地点及时种植树草,保护坡面,不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二节  社会效益评价

  

  在我县通车里程中,三级公路230公里,占通车里程的7.6%;四级路480公里,占通车里程的15%;等外路2370公里,占通车里程的77.4%。上等级的公路里程只占通车总里程的22.59%,由此可见,我县农村公路严重存在技术等级低、通达深度不够的状况。通过此次规划后,乡通村通达率达80%,且形成了我县农村主要公路网。

  通村公路的建成可加快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农村公路的建设,可以使沿线农民通过地材供应、劳动力投入等方式获得直接收入。通过通村公路建设可以将大量的生产资料及生活物资运进山区,同时可以将新的技术信息及观念带进山区,可以结束当地人民群众人背马驮不通公路的历史。改变落后的耕作技术及生活习惯,通过“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建设,使28个乡镇38个村受益,极大改变盐源县交通落后现状。主骨架公路与乡村公路网络的连接,方便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方便山区人民群众商品交流,促进本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附件:

  1、规划说明

  2、盐源县农村公路工程现状表

  3、盐源县通村公路工程现状明细表

  4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表

  5、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规划示意图

  6、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