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东北部,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公路落后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到2004年底全县36个乡镇290个行政村仅有108个村通晴通雨阻的等外级公路,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生产和生活物资调入难,生产产品运出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发展步伐,切实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富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为了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是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和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对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围绕加快全县农村公路发展这一主题,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服务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宗旨,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编制美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美姑县县乡道路通乡通村发展规划20032010》;

  3、《美姑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00年—2020年》;

  4、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四川省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大纲》;

  5、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村级道路建设标准》;

  6、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一、规划区域

  根据“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本规划区域为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36个乡镇42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1万人,为“万村扶贫”的重点区域。

  二、规划期

  本规划期限为五年(2006年—2010年)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通过“十一五”以工代赈通村公路的建设,完成42个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其中新建通村公路41239公里,改建17公里,使我县乡镇通乡公路率达100%,通村公路率达51.72%,估算投资3008.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735万元,地方配套273.5万元。本规划使全县36个乡镇42个村、6108户、2.1万人口受益。“十一五”以工代赈通村公路重点解决连接主骨干线的村道公路建设,逐步形成一个以成美路、泸盐路为主骨架,以县城为中心,以两个进出口路向各行政村辐射的农村公路网络。对我县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姑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表

 

第二章  乡村公路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公路路网情况

 

  一、地理位置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3′—102°42′,北纬28°02′—28°54′之间,东邻雷波、马边县,西接越西、甘洛县,南连昭觉县,北与峨边彝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甘洛县连界,东北与马边彝族自治县接壤。最高海拔4042米,最低海拔640米,相对高差3402米。全县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94.8公里,幅员面积2731.6平方公里,折合 409.54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63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1.87%,常耕地面积24.3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95%,林地面积163.7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96%,草地面积174.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2.68%,水域面积4.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99%。全县辖9个片区,35个乡、1个镇,290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彝族人口占98.1%,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县。县城巴普镇位于东经103?07',北纬28?19',海拔2080米,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西昌170公里。

  二、地形地貌

  美姑县属于大凉山山脉中段,地形复杂多样。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构成全县地貌的骨架和轮廓。总的地形地貌特征为中山山原窄谷地貌类型,境内以中山山体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地面海拔在20003000米之间。境内地形复杂,群山矗立,山岭连绵,山峰叠起,岩壁陡峭,沟河纵横,河流切割剧烈,山川并列。海拔高差悬殊大,境内最高海拔4042米,最低海拔640米,相对高差3402米。县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交汇处,属川滇南北构造东沿部的凉山褶断带,主要山脉有大风顶、黄茅埂、龙头山、边渣果峨、阿米都洛、瓦侯能和等。境内地貌基本类型有阶地、台地、低山、低中山、中山、山原、高山原,地形以中山为主,占总面积的77.24%以上,高山21.32%,阶地、台地和低山(河谷)仅占1.43%。境内河流除瓦侯河为泯江水系外其余均为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美姑河、连渣洛河、溜筒河、瓦侯河等,共有大小河流溪沟159条。

  三、气候特点

  美姑县境气所处地理位置属中亚带地区,属低纬度高海拔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呈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季节性气候明显,干湿分明,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性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日出暖烘烘,遇雨便成冬。”是美姑气候的真实写照,气温差较大,年均气温11.4℃,气温日差11.7℃,无霜期240天,年均降雨量814.6毫米,5月上旬至10月中旬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5%,年均日照1790.7小时,具有日照充足、降雨集中、气温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

  四、地质结构

  美姑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处四川西南部,位于川滇南北构造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台降带的交汇地带区域的凉山褶皱带。盆周高山地块相对滑动区。地质构造属川滇南北构造,岩层褶皱多、断裂次之,断层发育,结构破坏,岩体完善性差,临空条件好,稳定性差。岩性有玄武岩、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砂岩等,岩石风化强烈,疏松破碎,碎屑物质丰富。加之高差悬殊,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水土流失严重。

  五、公路路网状况

  我县的交通运输结构单一、运输方式落后,境内的现代运输方式只有公路运输,公路网络以省道成(都)美(姑)公路S103线,美姑大桥至鸡公山沟段,泸(洲)盐(源)公路S307线,美姑大桥至溜筒河1号桥段为主干线,县际公路县城至椅子垭口、牛牛坝至候播乃拖,县城至黄茅埂为支干线,连接通乡通村公路的网络现状,路网密度低,运输能力差。省道成美路从椅子垭口由北向南方向横贯全境,共长137公里;省道泸盐路从乐约由东向西至美姑大桥到昭觉县(美姑境内18公里)。

  虽然全县36个乡镇都已通公路,但是15个乡的通乡公路是无路面、桥梁和防护工程不配套、晴通雨阻、季节性通农用车的等外级公路。公路交通尚处于路网密度低,通达深度低,通行能力差,抗灾能力弱,安全隐患多的状态。落后的公路现状是我县经济建设的“瓶颈”,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根据以上情况,我县的公路路网存在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网络及技术等级低的现状。亟待需要形成以通往乡镇为骨干,连接村组的农村公路网。

 

第二节  规划区内的贫困状况

 

  美姑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110个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12.6万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3.33万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路子窄、增收能力不强。这部分人口也主要集中在高山偏远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大多数行政村处于典型的边远高寒彝族聚居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条件将当地的农产品变为商品,只能自产自销,严重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由于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发展和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节  乡村公路现状

 

  到20055月底,全县公路里程961.4公里,其中:省道155公里(成美路137公里,泸盐路18公里),县道151.55公里,乡道223公里,村道431.85公里。通公路的村108个,占全县村总数的37.24%,还有182个村没有通公路,占村总数的62.76%。按道路技术标准统计,山重四级公路仅为153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15.91%;等外级公路808.4公里,占公路里程的84.09%,其中只能季节性通农用车的等外级公路764.85公里,占公路里程的79.56%;有路面的公路153公里(油路60公里,砂石路93公里),占公路里程的15.91%,无路面的公路808.4公里,占公路里程的84.09%。按路面类型分:沥青表处路面60公里,天然泥土路面93公里,无路面的公路808.4公里。全县公路密度为35.20公里/100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53.41公里,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通村公路缺乏挡防及桥涵排水设施,因本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乡二级财政无力将养护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故农村公路长期处于晴通雨阻的状态。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群众出行或出售农产品及农资的运输。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以工代赈项目的投入对我县的交通建设起着极大的作用,历年来我县利用以工代赈资金修建了牛牛坝大桥、佐典大桥、美马路、美雷路进出口公路和部分重点贫困村通村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十五”期间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778万元,完成以工代赈交通项目乡村公路建设268.5公里,其中通乡公路18公里,通村公路250.50公里,乡村公路完成的土石方量134m3,完成投资1011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78万元(美马公路整治工程200万元,通乡公路33万元,通村公路545万元),地方自筹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33万元。解决了8乡镇122.6万人口的通行难问题。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资金投入不足,以工代赈仅是补助性质,还需要地方配套,而我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无力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投工投劳人为增加群众负担;资金、技术力量相对缺乏,造成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进度缓慢,达不到即定的标准要求,建议提高公路补助标准,稳步推进农村公路的建设。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围绕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这个中心,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全县道路交通网络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原则

  坚持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当地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注重社会公平,把反贫困和扶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突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严肃性和空间布局的科学性。

  三、目标

  到“十一五”末,全县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应有明显提高,在“十一五”期间,建成通村公路42条,246公里,解决36个乡镇42个村2.1万人口的出行难问题。到“十一五”末使全县的通村数达150个,通村公路里程达677.85公里, 使全县的不通公路的村减少到140个,通村率达到51.72%。重点解决主骨干线通往村道公路建设,逐步形成一个以成美路、泸盐路、峨美路为主骨架,以洛俄依甘、牛牛坝、县城、依果觉为中心,以两条进出口路向各行政村辐射公路网络。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按照“重点建设不通村村道,打通毗邻乡镇通道,加快出口、断头、经济路建设”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在全县36个乡镇42个村中分年实施。逐步形成一个以县道为骨干,以乡道为支撑,村道为网络的全县公路交通网。使我县的交通条件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县将按照打通主骨干道,提高等级路,延伸乡村道的总体思路,确定我县通村公路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发展目标。

  二、建设任务

  以通村公路为重点,提高乡村道路路网覆盖面、道路等级、通达深度,到2010年新增通公路村42个,通村率达到51.72 %,新建公路里程239公里,改建7公里,桥涵130延米/4座。其中,2006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11个村,公路建设里程71公里,桥涵35延米/1座。2007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10个村,公路建设里程52公里。2008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达8个村,公路建设里程43公里,桥涵40延米/1座。2009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8个村,公路建设里程52公里,桥涵15延米/1座。2010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达5个村,通村里程达28公里。

  

第三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十一五”期间,全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总里程246公里,总需资金3008.5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建设资金273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73.5万元。分年度资金需求为:

  12006年建设1011村通村公路71公里,估算投资885.5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805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 80.5万元。

  22007年建设1010村通村公路52公里,估算投资862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62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2万元。

  32008年建设88村通村公路43公里,估算投资561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1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51万元。

  42009年建设88村通村公路52公里,估算投资572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2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  52万元。

  52010年建设55村通村公路28公里,估算投资308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8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8万元。

  

第四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按照建设重点和轻重缓急的原则,“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优先顺序为:

  2006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10个乡,11个村,71公里,桥涵35延米/1座,总需资金885.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为805万元,具体为:

  依果觉乡:

  阿尼木村——瓦尼窝村,新建公路里程3公里,需资金33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万元。

  瓦尼窝村——四季吉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桥35延米/1座,需资金126.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15万元。

  拉木阿觉乡:

  马堵拉达村——罗布采嘎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洒库乡:

  尔觉村——岗洛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6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尔合乡:

  牛侯路K2+500——达洛乃拖村,新建公路里程11公里,需资金121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10万元。

  瓦西乡:

  拉洛村——达拉阿莫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典补乡:

  典补村——勒觉村,改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6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龙窝乡:

  斯一勒比村——巴觉若哈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8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

  侯播乃拖乡:

  候播乃拖村——瓦基村,新建公路里程12公里,需资金13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20万元。

  龙门乡:

  嘎勒村———千哈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8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

  采红乡:

  采红乡——石拖村,改建公路里程7公里,需资金77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2007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10个乡,10个村,52公里,桥涵40延米/1座,总需资金68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为620万元,具体为:

  洒库乡:

  洒库乡——处火千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40延米/1座,需资金15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40万元。

  瓦西乡:

  峨觉村——木作洛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觉洛乡:

  成美路K455——则俄村,改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侯古莫乡: 

  八嘎村——依果洛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井叶特西乡:

  井叶特西乡——峨支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典补乡:

  典补村——莫吉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6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洛莫依达乡:

  洛莫依达乡——洛莫依达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柳洪乡:

  柳洪乃拖村——达勒甲谷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6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子威乡:

  子威乡——沙马马拖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8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

  龙窝乡:

  巴觉若哈村——洛木干村,改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8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

  2008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8个乡,8个村,43公里,桥涵40延米/1座,总需资金561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为510万元,具体为:      

  巴古乡:

  洛渣村——三比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觉洛乡:

  成美路K453——帕古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采红乡:

  瓦尼洛村——采红村,新改建公路里程8公里,桥40延米/1座,需资金17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60万元。

  龙门乡:

  成美路K447——树布依洛村,新建公路里程2公里,需资金2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0万元。

  牛牛坝乡:

  成美路——特西乃拖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6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侯古莫乡:

  牛侯路——各补乃拖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6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竹库乡:

  竹库村——地洛瓦依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需资金5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

  洛俄依甘乡:

  新农村——阿居曲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8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

  2009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8个乡,8个村,52公里,桥涵15延米/1座,总需资金57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为520万元,具体为:

  依洛拉达乡:

  依洛拉达乡——且摸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尼哈乡:

  洛洛村——安曲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需资金5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

  瓦西乡:

  达拉阿莫村——尼木则村,新建公路里程10公里,桥15延米/1座,需资金11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

  合姑洛乡:

  合姑洛乡——齐色村,新建公路里程7公里,需资金77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九口乡:

  瓦洛村——波窝苦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佐戈依达乡:

  温子觉村——尔布乃拖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8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

  拖木乡:

  拖木乡——拖木村,新建公路里程10公里,需资金11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

  农作乡:

  依色村——卡俄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2010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5个乡,5个村,28公里,总需资金30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为280万元,具体为:

  子威乡:

  子威乡——尔阿觉得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炳途乡:

  达普村——特口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尔其乡:

  尔其乡——依惹村,新建公路里程9公里,需资金99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90万元。

  觉洛乡:

  成美路K452——地莫村,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4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乐约乡:

  麻吉硕俄村——巴姑村,新建公路里程7公里,需资金77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规划实施的主体单位和项目业主

  

  实施的主体单位:美姑县以工代赈办

  项目业主:美姑县交通局

  

第二节  实施的方式

  

  为加强项目领导成立美姑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由县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交通局、县审计局、县监察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和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结束时进行自查和初步验收。项目业主县交通局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国家、省、州有关公路工程的建设管理程序、规定进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验收制等相关制度。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地点,项目建设规模进行。

  

第三节  工程管护

  

  农村公路建成后加强养护,根据《公路法》第八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及根据《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道及通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是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实行行业管理,在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扶持,工作上协调,同时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评比。村道养护由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等民主方式解决,即通村公路的养护由所在地的村自己负责组织实施通村公路养护工作,积极争取县级财政将乡村公路的养护列入计划安排或采取其他方式落实养护资金来源,切实有效地加强通村公路的维护保养,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好务。

  

第四节  实施监督

  

  一、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省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及凉府发[2002]8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以工代赈资金必须统一在银行开设以工代赈资金专户,建立专帐,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采取由县工程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填写报帐申请书,提出用款建议方案,报县以工代赈办,填发资金调度通知单,送县分管领导审核后,县财政根据调度通知,将资金划拨到工程主管部门,工程部门及时把资金拨付到实施单位。

  对于专业承包的项目工程,项目承包人在报帐时必须向报帐单位提供承包合同文本。

  以工代赈办、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一道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二、工程建设管理

  1、行政首长负责制。项目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项目责任人具体负责”的“三级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管理体系。

  2、工程招投标制。对技术性强、专业承包的项目,要进行招投标制,以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3、工程监督制。指派工程监理人员,严格按各行业技术规范规程进行监督检查。

  4、工程计量制。成立工程收方计量组,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单价,统一质量”的办法进行管理。

  5、工程质量终身制。工程主管部门,对项目工程的完成和应取得的效益承担全面责任。针对大型项目,对每道工序、每批材料、每个合同段、每个管理人员建立档案,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出现质量问题终身负责。

  6、建立项目工程统计报表和工程资料归档管理制。工程统计报表坚持月报和季报,做到数据准确,时间及时。县工程主管部门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的项目规划、设计图纸、工程预决算、可研报告、承包合同、资金拨付、竣工验收材料、管护制度等都要立卷归档,并建立台帐。

  7、竣工项目实行两级验收制度。项目计划完成后,县以工代赈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全面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并向上级以工代赈办提交验收申请,上级以工代赈办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三、奖惩制度

  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优良、效益好的,要给予奖励;项目建设质量差的、不合格的,除责令补救外,视其情况追究承包建设单位和工程主管部门的行政经济责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采用目标管理制和项目负责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项目奖惩制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实行奖惩分明。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农村公路的建设在施工中由于土石方开挖,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环,开挖后表土裸露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特别是部分路段造成坍方及弃土淤堵河道。在施工中尽量利用地形条件减小大挖大填,及时种草植树,保护坡面,不会造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通村公路建成后,当地人民群众可以将农产品运出销售,仅按洋芋及花椒等农产品计算就可以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2006年建成11村通村公路,销售洋芋3000吨按每吨400计可新增产值120万元,

  2007年建成10村通村公路,销售洋芋6000吨按每吨400计可新增产值240万元,

  2008年建成8村通村公路,销售洋芋9000吨按每吨400计可新增产值360万元,

  2009年建成8村通村公路,销售洋芋12000吨按每吨400计可新增产值480万元,

  2010年建成5村通村公路,销售洋芋15000吨按每吨400计可新增产值600万元,

  通村公路的建成改善当地农户的运输条件,方便了农用物资的运进和当地农作物的运出,单花椒、洋芋等农产品外销每年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200元,猪牛羊等牲畜外销也可以大大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建设,使36个乡镇42个村6108户,2.1万人受益,极大改变美姑县交通落后现状。主骨架公路与乡村公路网络的连接,方便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彻底结束当地人民群众人背马驮不通公路的历史。对方便山区人民群众商品交流,促进本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农村公路的建设,可以使沿线农民通过地材供应,劳力投入等方式,获得直接收入。通过通村公路的建设可将大量的生产资料及生活物资运进山区,同时可以将新的技术信息及观念带进山区,改变落后的耕作技术及生活习惯,使山区的农业产品和畜牧产品变为商品交换,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通村公路的建成可加快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心,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德政工程。

 

  美姑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