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雷波县是一个海拔高差大,自然条件差的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农村公路落后的现状,严重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截止2004年底全县49个乡镇,279个行政村仅有110个村通公路且均为等外级公路,根本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很多地方的特产品不能运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的发展步伐,切实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实施以工代赈这一深受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欢迎的“德政”工程,雷波县委、县政府以“雷委办(2005)77号文”成立了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并从各相关部门抽调6名业务技术骨干深入实地调查、搜集群众意见,结合乡镇、村组情况,进行规划编制工作。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为了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增强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而发展和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对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调整农业布局和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富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围绕加快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党的先进性教育为动力,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服务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宗旨,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编制雷波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发展规划。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四川省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方案》

    3、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乡通村公路技术指南》

    4、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

  5、《雷波县、县乡道路通乡通村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一、规划区域

    根据“分步实现,逐步完善”的原则,本规划区域为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31个乡镇41个行政村,受益人口7.52万人。

    二、规划期

    本规划期限为五年(2006年—2010)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通过“十一五”以工代赈通村公路的建设,建成四级公路271.1公里。其中新建通村公路33条,里程为198.1公里,改建通村公路15条,里程为73公里,估算投资315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673万元,使全县31个乡镇41个村22146户,7.52万人口受益,全县通村公路率达66.55%,“十一五”以工代赈通村公路,首先解决重点贫困村的通村公路建设 。达到逐步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东西两面各行政村辐射的农村公路网络。

  雷波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表

 

第二章   乡村公路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公路路网情况

   

  一、地理位置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的小凉山,金沙江下游北岸,是凉山州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о49--28о36′,东径10 3о10--10 3о52′。北与乐山地区的马边、峨边接壤,东与宜宾地区屏山相邻,南与云南省昭通地区永善县隔江相望,西与州内的美姑、金阳、昭觉县连界。距成都490余公里,西距州府西昌317公里。全县东西长135公里,南北宽21.721公里,幅员2932平方公里,折合439.8万亩。

    二、地形地貌

    雷波县位于康滇古隆起与我国新华夏系沉降带的四川盆地交接地带之间,是个典型的山地县,全县山地2443.28平方公里,占幅员83.33%,海拔1000米至3500米的中山,占全县面积75.3%3500米以上高山占0.7%,河谷低台地点10.6%1000米以下低山占6.4%,丘陵占1%25度以上坡地占全县面积46.5%。雷波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缓慢倾斜。西面边界海拔4076.5米的狮子山主峰为最高点,东南面金沙江畔大岩洞谷地是最低点,海拔高仅为325米,相对高差3751.5米。

    雷波溪流密布,除过境金沙江135公里外,西南部有臭水河、溜筒河;中部有西苏角河;东北部有西宁河,豆沙溪和邓溪沟等11条河流,总长1525.1公里,东部有蓄水4.81亿立方米的马湖,县城附近有蓄水474万立方米的落水湖。县城东南角白铁坝乡溪洛渡是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大型水电站溪洛渡电站坝址。

    三、气候特点

    雷波地形复杂多样,尤其黄茅埂南北纵贯县境西部,成为大小凉山气候的分县线。因而造成本县降水分布明显不一,北部西宁河流偏多,沿金沙江河谷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9毫米。

    我县地处湿润盆周山地,亚热带气候地区西部边缘,向干湿交替的西南山地亚热带气候区过渡和受山地河谷立体气候的影响,随海拔升高而气温下降,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评说,境内最高气候33.7оC,最低气温-7.9оC,多年平均气温11оC,平均日照1225小时,无霜期266天,境内地面风向主要偏东,累计年均风力为2级,风速1.6/秒,最大风力为7级,风速18/秒。

    四、地质结构

    雷波县地质构造复杂,境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彻,岩层褶皱断裂发育,结构破碎,岩体完善性、稳定性差。岩石风化强烈,疏松破碎,碎屑物质丰富。加之高差悬殊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五、公路路网状况

    我县只有靠公路运输,境内只有一条泸盐路由东向西贯通全境,共长150公里,为省道四级路。另外,等外级县道113公里的宜西路从屏山绕我县后山至美姑,对本县交通运输作用很小。雷山路共长36公里,为等外县道路,从宜西路452K+300处接线进入我县山棱岗及马颈子两个工委,出口位于与泸盐路411K+600处连接。从泸盐路389K处接线的雷溪路,共长14公里,进入雷波溪洛渡已被溪洛渡电站工程封用。汶白路共长15公里,从泸盐路365K+500接线,是一条通向永盛工委的白铁坝乡通乡路。也是连接云南省昭通地区,永善县的主要干线。雷永路从汶白路6K+500处接线向东至我县永盛工委,共长22公里,属等外级通乡道路,溜瓦路35公里,溜卡路19公里在泸盐路422K+500处接线,分别通至我县瓦岗和卡哈洛工委。雷马屏、森工、县林业公路分别是77.85238.7125.5公里。自国家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林区公路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其他乡道虽基本通车,但都属低等级路,根本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根据以上情况,我县的公路路网存在单一贯通线,技术等级太低的现状,亟待需要改造通乡等级连接村组的农村路网。

             

第二节   规划区内的贫困状况

 

  雷波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有贫困人口15.45万人,其中,年均收入在637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4.46万人。我县贫困面大,农民增收路子少,这部分人又大都居住在我县的莫红、瓦岗、卡哈洛、山棱岗、马颈子、西宁等的高山地方,他们距乡镇较远,再加上交通不便,生产、生活物资只能靠人背马驮,没有条件将农产品变成商品,只能自产自销,严重地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由于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所以发展和改善我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是当前工作重中之重。

 

第三节   乡村公路

  

    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040公里,其中县级公路209公里,占公里总长度的20%;通乡公路298.4公里,占公里总长度的28.7%;通村公路532.6公里,占公里总长度的51.3%。按技术等级分,有三级公路20公里,四级公路145公里,等级外公里875公里。每万人拥有42.4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35.47 公里。全县49个乡镇已全部通公路,占通乡镇公路的100%,全县279个村有110个村通公路,占总村数的39.6%。通村公路路基100%属等外级公路,路面100%属天然泥土路面。因为我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县乡两级财政无力拿出经费管养乡、村道路,农村公路长期重于晴通雨阻的状态。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以工代赈项目的投入,对我县交通事业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我县贫困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关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真正体现了我们党“三个代表 ”的实质。

   “十五”期间,国家以工代赈投入我县的总资金2700多万元。其中交通项目资金1487万元。完成以工代赈交通项目乡村公路建设904.36公里,其中通乡公路298.36公里 ,通村公路606公里,中小桥梁193/7座,完成土石方量160m3,挡土墙5m3。解决了我县45千多人的出行难、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难的问题。以工代赈实施20年来,给广大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发现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投入相对不足,地方配套困难。我县又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无力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投工投劳人为增加群众负担。所以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需要加大。因为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进度缓慢,达不到即定的标准要求,建议提高公路补助标准。稳步推进农村的建设发展。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围绕发展经济和结构调整这个中心,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全县道路交通网络化,真正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早日脱贫致富,使城乡经济同步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二、原则

    坚持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当地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实事求是,以乡镇村组群众意见为综合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注重社会的公平性,把反贫困和扶贫工作相结合放在重要位置,突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严肃性和空间布局的科学性。

    三、目标

    到“十一五”末,全县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应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在“十一五”期间,建成通村公路44271.1公里。解决31个乡镇,41个村,7.52万人口的出行难问题。到“十一五”末,使全县的通村数达185个,通村公路里程达803.7公里,使全县不通公路的村减少到94个,通村率达到66.55%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任务

   

  一、建设布局

  按照优先考虑重点贫困村村道建设的原则,重点建设那些一条能贯通几个村的村道,连通毗邻乡镇行政村的通道,加快经济效益村道路的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在全县31个乡镇,41个行政村,对44条通村路分年逐步实施。逐步形成以县道路为骨干,以乡道路为支撑点,村道路为网络的全县公路交通网。使我县的交通条件得到一个较大提高。

  “十五”期间,我县将按照保通主干道的原则,对一些通乡道路改造管养予以加强,真正做到雨睛保通。这样才能确保实施村道路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才能实现通村公路的发展规划。

    二、建设任务

    以通村公路为重点,提高乡村道路路网覆盖面,道路等级,通达深度,到2010年新增通公路村41个,新建公路里程198.1公里,改建公路里程73公里,桥涵103延米/7座。其中,2006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的村8个村,公路建设里程48.6公里,桥涵38延米/3座。2007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8个村,公路建设里程59公里。2008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8个村,公路建设里程49.5公里,桥涵45延米/3座。2009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9个村,公路建设里程61.6公里。2010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11个村,公路建设里程52.5公里,桥涵20/1座。

 

 

第三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十一五”期间,全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总里程271.7公里,总需资金3158万元 。其中申请以工代赈建设资金2673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金485万元 。分年度资金需求为:

    2006年建设七乡一镇的8个村,通村公路48.6公里,桥涵38延米/3座,估算投资635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8万元,地方配套群众投工投劳折资金127万元。

  2007年建设七乡一镇的8个村,通村公路59公里,估算投资607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5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金112万元。

    2008年建设七乡一镇的8个村,通村公路49.5公里 ,桥涵45延米/3座,估算投资605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21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劳折资金84万元 。

    2009年建设 9个乡的9个村,通村公路61.6公里,估算投资620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54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金66万元。

    2010年建设10乡一镇的11个村道村公路 52.5公里,桥涵20延米/座,估算投资628万元,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32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金96万元。

 

第四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按照建设重点和重缓急的原则 “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优先顺序为:

    2006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建设重点布局在七个乡,1个镇的8个村,48.6公里,桥涵38延米/3座,总需资金63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8万元,具体为:

  锦城镇 :

    城北村---柳口村,新建公路里程2.2公里 ,需资金3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2万元。

    卡哈洛乡:

    雷瓦路---卡坪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 ,改建公路里程3公里,需资金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4万元。

    簸箕乡:

    单场村---红旗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8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回龙乡:

    砖房村---顺河村,新建公路12公里,改建1.5公里,需资金16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32万元。

    黄琅镇:

    镇政府---黄琅村,新建公路2.9公里 ,桥15延米/座,需资金6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4万元。

    黄琅镇:

    镇政府---三海村,新建公路里程1.5公里,需资金3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5万元。

    帕哈乡:

    乡政府---八合村,新建公路里程10公里 ,需资金12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

   烂坝子乡:

   烂坝子村---马路口村,改建公路里程3.5公里,桥涵23延米/2座,需资金6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1万元。

    2007年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重点布局在七个乡,1个镇的8个村,里程为59公里,总需资金67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58万元,具体为:

    莫红乡:

    迁拖村---莫红村,改建公路里程7公里 ,需资金6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6万元。

    五官乡:

    乡政府---寨子村,新建公路里程12公里,需资金15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20万元。

    山棱岗乡:

    田坝村---瓦拖村,改建公路里程为5公里,需资金4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岩脚乡:

    金沙村---云山村,新建公路里程为12公里,需资金13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20万元。

    永盛乡:

    新建村---青杠村,新建公路里程为10公里 ,需资金13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

    黄琅镇 :

    大海村---后海村,新建公路里程为2公里,需资金3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0万元。

    沙沱乡:

    甫子村---香炉坪村,新建公路里程 7公里,需资金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0万元。

    双河乡:

    乡政府---二坪村,改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3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2万元。

    2008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重点布局在七个乡,1个镇 的8个村,里程为49.5公里,桥涵45延米/3座,总需资金60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21万元。具体为:

    元宝山乡:

    和平村---宝山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桥15延米/座,需资金12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98万元。

    西宁镇:

    西宁村---塘儿堡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5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8万元。

    柑子乡:

    柑双路---大沟村,新建公路里程 7公里,桥15延米/座,需资金9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8万元。

    永盛乡:

    新建村---领岗村,新建公路里程3公里,需资金4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万元。

    渡口乡:

    塘房村---营盘村,新建公路里程12公里,桥15延米/座,需资金16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43万元。

    箐口乡:

    太阳村---大堡村,新建公路里程3公里,需资金4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万元。

    坪头乡:

    泸盐路---坪头村,改建公路里程3.5公里,需资金3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8万元。

    长河乡:

    长河村---乃拖村,新建公路里程7公里,需资金6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6万元。

    2009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重点布局在9个乡的9个村,里程为61.6公里,总需资金62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54万元,具体为:

    簸箕乡:

   小沟村---莫以村,改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7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4万元。

    八寨乡:

    联拉觉村---普谷洛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需资金6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

    斯古溪乡:

    雷卡路---斯古溪村,改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5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8万元。

    坪头乡:

   坪头村---洛哈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需资金6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

    山棱岗乡:

    田家湾村---回龙湾村,新建公路里程1.6公里,需资金2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6万元。

    回龙场乡:

    中和村---欧家山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9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

    沙沱乡:

    沙沱村---沱田村,新建公路里程5公里,改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12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14万元。

    桂花乡:

    三河口村---大坪村,改建公路里程9公里,需资金7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72万元。

    中田乡:

    中田村---金海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7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2010年,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规划重点布局在10个乡,1个镇 的11个村,里程为52.5公里 ,桥涵20延米/座,总需资金628万元 ,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32万元。具体为:

    八寨乡:

    联拉村委会---联拉6组,新建公路里程4公里,需资金5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

    小沟乡:

    莫以村---脚马山村,新建公路里程3公里,需资金4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万元。

    巴姑乡:

    雷瓦村---建设村,新建公路里程3公里,需资金4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万元。

    罗山溪乡:

    狮子岩村---彭家务基村,改建公路里程3公里,需资金2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4万元。

    溪洛米乡:

    乡政府---祛里村、水洛村,新建公路里程3.5公里,需资金3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8万元。

    溪洛米乡:

    乡政府---双龙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7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杉树乡:

    乡政府---杉树村,改建公路里程2公里,建公路里程2公里,需资金4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6万元。

    杉树乡:

    盐店村---白沙村,新建公路里程8公里,需资金8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

    汶水镇:

    雷大路---颜加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6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一车乡:

    踏青村---塔姑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需资金7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0万元。

    烂坝子乡:

    田坝子村---后山后湾村,新建公路里程6公里,桥20延米/座,需资金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4万元。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规划实施的主体单位和项目业主

   

  实施的主体单位:雷波县以工代赈办。

    项目业主:雷波县交通局

 

第二节   实施方式

   

    为加强项目的领导,成立雷波县以工代赈交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以工代赈办、交通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财政局、农办、交通局、农业局、畜牧局、水利局、扶贫办、农机局、教育局、卫生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和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结束时进行自查和初步验收。项目业主县交通局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国家、省、州有关公路工程的建设管理程序规定进行。严格按雷波县“十一五”以工代赈规划规定的“三三三一”项目拨款制度执行。严格按项目规划地点、计划时间、建设规模进行。

 

第三节   工程管护

  

    农村公路建成后,加强管理养护是关键,根据《公路法》第八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及根据《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道通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是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实行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在资金上扶持,工作上协调,同时加强检查、监督和考评。村道养护由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民主方式解决,即通村公路的养护由所在地的村自己负责组织实施养护工作,可争取县财政或采取其他方式落实养护资金来源,切实有效地加强通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使道村公路为山区的物资运输、脱贫致富、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好务。

 

第四节   实施监督

  

    一、资金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十一五“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省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及凉府发[20028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以工代赈资金必须统一在银行开设以工代赈资金专户,建立专帐,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采取由工程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填写报帐申请书,县以工代赈办根据报帐申请书及查实情况,开出“资金拨款单”,实施部门凭“资金拨款单”向县财政申请拨款,拨款金额严格执行“三三三一”拨付制度。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挪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不得用于公务费业务费等非项目和非生产性支出,更不得虚报、瞒报、贪污项目资金。

    对于专业承包的项目工程,项目承包人在报帐时必须向报帐单位提供承包合同文本。以工代赈办、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一道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二、工程建设管理

    1、行政首长负责制。项目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的“三级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管理体系。

    2、工程招标制和比选制度的实施。大宗设备及材料的采购及县以工代赈认为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实施的重要项目应采用招投标制,其余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采取比选制度或按国家规定办理,这样即减少损耗,又杜绝暗箱操作,确保了工程质量。

    3、工程监理制。主管部门要指派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技术人员作工程监理。严格按行业技术规范规程进行监督检查。

    4、工程质量终身制。工程主管部门对项目工程的完成和应取得的效益承担全面责任。针对大型项目,对每道工序,每批材料,每个合同书,每个管理人员建立档案,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出现质量问题终身负责。

    5、建立项目工程统计报表和资料归档管理制。工程统计报表坚持和季报,做到数据准确,时间及时。工程主管部门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的项目规划、设计图纸、工程预决算、可研报告、承包合同、资金拨付,竣工验收资料、管护制度立卷归档。

    6、竣工验收项目时,实行两级验收制度。项目计划完成后,县以工代赈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全面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并向上级以工代赈办提交验收申请,上级以工代赈办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

    三、奖惩制度

    工程未实施前,奖惩制度一并签入相关责任书内。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优良,好的,要给予奖励;项目建设质量差的,不合格的除责令补救外,视其情况追究责任。实行奖惩分明。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农村公路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土石方的开挖,对植被难免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开挖后表土裸露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特别是部份路段可能造成坍方及弃土淤堵河道。在施工中尽量利用地形条件,以减小大挖大填,及时种草种树,保护坡面,不会造成对当地生态境的破坏。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通村公路建成以后,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极大好处,改变以前那种生产资料、生活必须品,人背马驮的状况,可以将农产品支运出销售,仅按核桃、花椒、羊、猪等农产品计算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6年建成七乡18个村的通村公路、销售花椒30吨,每吨按8000元计算,可新增产值240万元。

    2007年建成718个村的通村公路,销售核桃20吨,每吨按6000元计算,可新增产值120万元。

    2008年建成718个村的通村公路,销售花椒40吨,每吨按8000元计算,可新增产值320万元。

    2009年建成919个村的通村公路,销售山羊3000头,每头按450元计算,可新增产值135万元。

    2010年建成10111个村的通村公路,销售生猪2000头,每头按1000元计算,可新增产值200万元。

    通村公路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及运输条件,方便和快捷地使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物资得到运输。就单计算当地主要农产品外销售,每年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82元。再加上其他可外销的农产品,大大增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的建成,使我县31个乡镇71个行政村的22146户,7.52人受益,极大改变我县农村交通落后现状。方便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彻底结束当地人民群众多年的人背马驮不通公路的历史。通村公路的建成,对方便山区人民商品交流,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促进本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村公路的建成,沿线农民可以通过材料就地供应,劳力投入等方式,获得直接收入。通村公路的建成,可使大量的农用生产资料及生活物资运进山区,运输的方便省时省力。通村公路的建成,新的技术信息及观念也会带进山区,改变山区落后的耕作技术和生活习惯。通村公路的建成,使山区的农副产品及畜牧业变为商品交换,加快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通村公路的建成,真正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山区人民的关心,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也是党和国家实施的顺民意,得民心的一项德政工程。

   

 

 

   

附件:

  1、编规说明

  2、雷波县农村公路工程现状表

  3、雷波县通村公路工程现状明细表

  4雷波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表

  5、雷波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规划示意图

  6、雷波县以工代赈“十一五”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