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县以工代赈乡村道路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富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为了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是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和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对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围绕加快全县农村公路发展这一主题,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服务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宗旨,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编制金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是本次规划编制的背景。

   二、编制依据

     近年来,西部交通建设得到国家的重视,公路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金阳县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加之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脆弱,劳动力素质低,经济发展缓慢。结合金阳县实际情况,金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003年——2010年)金阳县县乡道路通乡通村发展规划》;

  《(2000年—2020年)金阳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四川省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方案》;

     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村级道路建设标准》;

     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

  《金阳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金阳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金阳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金阳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金阳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金阳县“三带”经济战略交通实施意见》

  《金阳县烟路配套工程规划》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本次规划在金阳县五个片区工委、三十四个乡(镇)、一百七十五个行政村,幅员1588.23平方公里内进行。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 2006年;第二个阶段:2007年;第三个阶段:2008年;第四个阶段:2009年;第五个阶段:2010年。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通过“十一五”以工代赈通村公路的建设,完成18个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建成四级公路213.6公里,其中新建通村公路9条,里程为98公里,改建通村公路11条,里程为115.6公里,使我县乡镇通乡公路率达100%,通村公路率达58.9%,估算投资2486万元。使全县14个乡镇18个村、4250户、2.2万人口受益。“十一五”以工代赈通村公路重点解决主骨干线通往村道公路建设,逐步形成一个以各乡(镇)政府为中心,以三个进出口路为基础,向各行政村辐射的农村公路网络。对我县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表》

    

第二章  乡村公路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公路路网情况

 

  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金阳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凉山州东部(东经102°5630″—103°3020″,北纬27°2210″—27°5740″),北与雷波、昭觉接壤,西与布拖县相邻,东面和南面隔金沙江与云南省的永善县、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相望,金沙江流经境内八个乡镇,江岸长96.8公里,金阳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北部最高海拔狮子山顶4076米,东部向岭乡葫芦坪村最低海拔460米,高差3616米,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地质结构复杂,是典型的立体气候,洪涝、伏旱、滑坡、泥石流是多发性的自然灾害。金阳县辖5个区、34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588.23平方公里。

  二、气候特点

  金阳属低纬度高海拔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干燥,夏热湿润,山高坡陡,是典型的立体气候,高山早晚温差变化大,是高原气候,金沙江沿岸早晚温差变化小,是干热河谷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3℃,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5月中旬至10月中旬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2.4%,年均日照2130小时,具有日照充足、降雨集中、日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

  三、地质结构

  金阳县山高坡陡,地处小凉山东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地处横断山脉东部,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古地中海构造带的交汇处,盆周高山地块相对滑动区。区内岩层褶皱断裂发育,结构破坏,岩体完善性差,临空条件好坏不一,稳定性差。岩石风化强烈,疏松破碎,碎屑物质丰富。加之高差悬殊,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水土流失严重。

  四、公路运输状况

     金阳县没有铁路运输和内河水道运输,主要靠公路汽车运输,在区域内的布局是:1、省道乌金路(依达垭口—芦稿镇90公里);县道3193.06公里,其中金沙江下沿路87.56公里,金洛路67.5公里,芦底路38公里。3、乡道16条,全县至2005年底已建成公路总里程645公里,承担着26.4万吨货运量和27.8万人次的客运量;全县有货车118辆,拖拉机132辆,承担货运任务。全县拥有大小客车(含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客)及西运司个体客运共215辆,具体营运线路是:(1)对坪至昆明465公里每天2班,金阳至西昌215公里每天6班,对坪—宁南—西昌284公里每天4班,对坪—布拖—西昌225公里每天2班,金阳—昭觉115公里每天2班,对坪—巧家90公里每天4班。(2)县内短途客运:金阳—石子坝71公里每天4班,金阳—对坪54公里每天14班,金阳—派来41公里每天4班,金阳—双龙坝58公里每天8班,金阳—南瓦55公里每天4班,金阳—洛觉67.5公里,每天4班。这些公路中乌金路62公里和金沙江下沿金布路17公里属四级公路,其余均为等外级公路。在客运中,长途多为西运司和县运输企业车辆,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客为出差办公事或参加会议用。县内短途客运多为民间个体私人购车,载客从事运输。至于货运车辆均为私人购买从事运输,拖拉机的主要货运是在乡道公路或自货自运,在工程建设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第二节 规划区内的贫困状况

 

 

  金阳县是国定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90个重点贫困村,2004年末,全县GDP4.2119亿元,人均GDP公有2562元,财政收入776万元,家民人均纯收入1430元,全县有13.9941万农村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贫困人口10.6万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6.2万人,农民人均有粮460公斤。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路子窄、增收能力不强。这部分人口也主要集中在高山偏远乡镇,由于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大多数行政村处于典型的边远高寒彝族聚居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条件将当地的农产品变为商品,只能自产自销,严重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

  金阳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低山农业发达,品种多样化,人口相对较多,耕地面积较少,城镇及交通设施较齐全,有商品集散地,农民收入较高,工业企业和加工业均在沿江、沿溪。二半山区以农业为主,兼搞经济林木,人口亦较多,耕地比较紧张,收成看气候,道路通过率差,距市场较远,农民收入中等,有矿产资源的乡,农民收入较好些。高山地区,地广人稀,农业不发达,有畜牧业兼补农业不足,农产品种类少,交通闭塞,没有市场,农民收入低。

  由于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发展和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节 乡村公路现状

 

  金阳县乡村公路现状是:2004年底公路总里程达1216.2公里,其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76.59公里,全县34个乡镇,有33个通公路,区域内175个行政村,有60个村通公路,115个行政村不通公路,没有高速公路,没有一、二、三级公路,县道402公里,占总里程的33.06%,乡道661.7公里,占总里程的54.41%,村道152.5公里,占总里程的12.53%;路面铺装里程226公里,占总里程的18.58%,次高级路面17公里,占总里程的1.4%,砂石路面209公里,占总里程的17.18%,无路面里程764.2公里,占总里程的62.84%,金阳县的农村公路网的布局较为合理,但功能欠佳,规模虽有,但通行能力弱,根据省道省管养,县道州管养,乡道县乡管养的原则,省道、县道养护较好,乡道里程长,地方财政薄弱,养护难度大,有的无路面,晴通雨阻的情况时有发生。从客货运输来看,大都只到片区所在地,从片区到乡上只有靠农用车或拖拉机运输。从养护资金来看,省道资金有保证,县道资金只是补助,资金存在严重缺口,乡道公路无养护资金,只有动员群众搞民工建勤。金阳县的公路管理体制是:县交通局负责全县的公路新建、改建工程和部分县、乡道的直接养护、路政及行政执法工作,县养路段负责省道,大部分县道及部分乡道的小修保养,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单位。而绝大部分乡道公路是由区乡组织当地群众管养。金阳县农村公路的发展较晚,发展水平只是近几年较快,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作用,为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商品流通,开发多种经营和发展乡镇企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当前金阳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缺乏,抗灾能力弱,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差。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以工代赈项目的投入对我县的交通建设起着极大的作用,历年来我县利用以工代赈资金修建了红峰通乡路、向岭通乡路、尔觉西通乡路等13条通乡路;金雷公路、乌金路等主要出口通道;德姑通村公路、红联通村公路等9条通村路;修建了红峰桥、尔觉西桥等中小桥梁,总之我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不小作用。

   “十五”期间截止2004年底)累计投入我县用于交通建设的以工代赈资金1203万元,新建通乡、通村公路33条,399.8公里;改建公路338公里;新建桥梁244延米/64座;完成的土石方量1187.6m3,挡土墙16000m3,完成投资2060.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203万元,地方自筹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516万元。解决了13乡镇264.2万人口的通行难问题。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资金投入不足,以工代赈仅是补助性质,还需要地方配套,而我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无力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投工投劳人为增加群众负担;资金、技术力量相对缺乏,造成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进度缓慢,达不到即定的标准要求,建议提高公路补助标准,稳步推进农村公路的建设。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围绕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这个中心,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全县道路交通网络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规划原则:

     坚持从金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等相结合;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县、乡道)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科技进步,注重交通安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坚持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当地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公平,把反贫困和扶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突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严肃性和空间布局的科学性。

     三、规划目标:

  在2006——2010年期间,完成18个村、213.6公里公路的新改建任务(其中:新建98公里、改建115.6公里)。

     到“十一五”末,全县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应有明显提高,在“十一五”期间,建成通村公路18条,213.6公里,解决14个乡镇18个村4250户、2.2万人口的出行难问题。到“十一五”末使全县的通村数达77个,通村公路里程达345.5公里, 使全县的不通公路的村减少18个,通村率达到41.1%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按照“重点建设不通村村道,改造也通主要通村公路干道,加快经济路、扶贫路建设”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在全县14个乡镇18个村中分年实施。逐步形成一个以县道为骨干,以乡道为支撑,村道为网络的全县公路交通网。使我县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县将按照打通主骨干道,提高等级路,延伸乡村道的总体思路,确定我县通村公路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发展目标。

  二、建设任务

  以通村公路为重点,提高乡村道路路网覆盖面、道路等级、通达深度,到2010年新增通公路村18个,通村率达到41.1%,新建公路里程98公里,改建通村公路里程213.6公里,新建桥梁136延米/12座,涵洞652/639道。其中:2006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4个村,公路建设里程52.6公里,新建桥梁90延米/6座,涵洞51/42道。2007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5个村,公路建设里程42公里,新建桥梁15延米/2座,涵洞170/166道。2008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达3个村,公路建设里程38公里,新建桥梁21延米/2座,涵洞166/166道。2009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3个村,公路建设里程45公里,新建涵洞123/123道。2010年,规划建设实现通公路村达3个村,公路建设里程达36公里,新建桥梁10延米/2座,涵洞142/142道。

  

第三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十一五”期间,全县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总里程213.6公里,总投入资金估算2929.9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建设资金2049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880.9万元。桥涵配套资金951.6万元。分年度资金需求为:

  12006年建设44村通村公路52.6公里,估算投资873.9万元,申请以工代赈投入资金609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64.9万元,另需桥涵配套资金175.2万元。

  22007年建设35村通村公路42公里,估算投资514万元,申请以工代赈投入资金36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54万元,另需桥涵配套资金222万元。

  32008年建设33村通村公路38公里,估算投资514万元,申请以工代赈投入资金36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54万元,另需桥涵配套资金224.4万元。

  42009年建设33村通村公路45公里,估算投资514万元,申请以工代赈投入资金36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54万元,另需桥涵配套资金147.6万元。

  52010年建设33村通村公路36公里,估算投资514万元,申请以工代赈投入资金36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54万元,另需桥涵配套资金182.4万元。

  

第四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按照建设重点和轻重缓急的原则,“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优先顺序为见《金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表》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实施主体

  

  项目主管单位:金阳县以工代赈办

  项目实施单位:金阳县交通局

  

第二节  实施方式

  

  为加强项目领导成立金阳县以工代赈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由县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审计局、县监察局、县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和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结束时进行自查和初步验收。项目业主县交通局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国家、省、州有关公路工程的建设管理程序、规定进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验收制等相关制度。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地点,项目建设规模进行。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走专群结合的道路,更好的完成这些工程。

  

第三节 工程管护

 

  农村公路建成后加强养护,根据《公路法》第八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及根据《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道及通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是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交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实行行业管理,在技术指导、资金上扶持,工作上协调,同时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评比。村道养护由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等民主方式解决,即通村公路的养护由所在地的村自己负责组织实施通村公路养护工作,积极争取县级财政将乡村公路的养护列入计划安排或采取其他方式落实养护资金来源,切实有效地加强通村公路的维护保养,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好务。

  

第四节  实施监督

  

  一、资金监督管理

  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省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及凉府发[2002]8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以工代赈资金必须统一在银行开设以工代赈资金专户,建立专帐,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采取由县工程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填写报帐申请书,提出用款建议方案,报县以工代赈办,填发资金调度通知单,送县分管领导审核后,县财政根据调度通知,将资金划拨到工程主管部门,工程部门及时把资金拨付到实施单位。

  对于专业承包的项目工程,项目承包人在报帐时必须向报帐单位提供承包合同文本。

  以工代赈办、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一道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二、工程建设监督管理

  1、行政首长负责制。项目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项目责任人具体负责”的“三级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管理体系。

  2、工程招投标制。对技术性强、专业承包的项目,要进行招投标制,以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3、工程监督制。指派工程监理人员,严格按各行业技术规范规程进行监督检查。

  4、工程计量制。成立工程收方计量组,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单价,统一质量”的办法进行管理。

  5、工程质量终身制。工程主管部门,对项目工程的完成和应取得的效益承担全面责任。针对大型项目,对每道工序、每批材料、每个合同段、每个管理人员建立档案,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出现质量问题终身负责。

  6、建立项目工程统计报表和工程资料归档管理制。工程统计报表坚持月报和季报,做到数据准确,时间及时。县工程主管部门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的项目规划、设计图纸、工程预决算、可研报告、承包合同、资金拨付、竣工验收材料、管护制度等都要立卷归档,并建立台帐。

  7、竣工项目实行两级验收制度。项目计划完成后,县以工代赈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全面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并向上级以工代赈办提交验收申请,上级以工代赈办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三、奖惩制度

  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优良、效益好的,要给予奖励;项目建设质量差的、不合格的,除责令补救外,视其情况追究承包建设单位和工程主管部门的行政经济责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采用目标管理制和项目负责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项目奖惩制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实行奖惩分明。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农村公路的建设在施工中由于土石方开挖,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环,开挖后表土裸露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特别是部分路段造成坍方及弃土淤堵河道。在施工中尽量利用地形条件减小大挖大填,及时种草植树,保护坡面,不会造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通村公路建成后,当地人民群众可以将农产品运出销售,仅按脱毒马铃薯、花椒、烤烟等农产品计算就可以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通村公路的建成改善当地农户的运输条件,方便了农用物资的运进和当地农作物的运出,单花椒、脱毒马铃薯、烤烟和牲畜等农产品外销每年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360元。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建设, 使14个乡镇17个村4250户,2.2万人受益,极大改变金阳县交通落后现状。主骨架公路与乡村公路网络的连接,方便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彻底结束当地人民群众人背马驮不通公路的历史。对方便山区人民群众商品交流,促进本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通村公路的建设可将大量的生产资料及生活物资运进山区,同时可以将新的技术信息及观念带进山区,改变落后的耕作技术及生活习惯,使山区的农业产品和畜牧产品变为商品交换,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通过通村公路的建设可以将我县大量的矿产品运出。通村公路的建成可加快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心,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附件:

   1、编规说明

   2、金阳县通村公路工程现状表

   3、金阳县农村公路工程现状明细表

   4金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表

   5、金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规划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