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县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基本农田规划的背景和依据

  美姑县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山区贫困县,1988年列为省定贫困县,1990年被列为国定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我县自1990年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和自办工程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土以来,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47205亩,但由于县境耕地多为坡耕地 ,地形零乱,坡长且陡,加之植被在大量采伐天然林时遭到严重破坏,辖区内群众的耕作方式落后,垦荒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流失面积达1479平方公里,造成耕地瘠薄,土少砾多。其次是本级财力十分困难,无力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大部分的耕地仍属中低产田土,亟待改造治理,由于基础设施的匮乏,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十分明显,部分农田仍需靠天吃饭,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制约着全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贫困面貌难于有效改变。根据中共中央(20051号文件和川委发(20051号文件精神,依托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有利时机及州委建设“三带”经济的战略,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治理,建设基本农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只有坚持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改变农村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力量,使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基本农田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局按照美代赈办文件精神进行编制。

  

第二节  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涉及美姑县境内低山河谷带8个乡的17 个村(柳洪乡特波觉村、卡哈村;拉马阿觉乡的核马村、罗布采嘎村、马堵村;洛俄依甘乡的新农村;牛牛坝乡的牛牛坝村、四俄千村、阿波觉村、尔解卡俄村;树窝乡的树窝村;候播乃拖乡的板诺洛村、洛沙村;巴古乡的依千村、牛洛村;龙窝乡的巴觉洛哈村、龙窝村),人口10643人;二半山带6个乡的12个村(典补乡的则合古村、典补村;巴普镇的三河村、基伟村;洛莫依达乡的波乃姑村、尔布村;尔合乡的马海木尔合村;竹库乡的乃嘎村、瓦拖村;农作乡的瓦一觉村、农作村、依色村),人口9030人。规划区域内共涉及14个乡(镇)29个村,人口19673人。

  项目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实施期限5年。

    ☆美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表

  

第三节  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目标和主要结论

  一、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

  基本农田建设是以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和贫困地区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坚持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中低产田土改造治理建设为主要任务,提高劳动效率为中心,通过项目实施,一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二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改善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逐步提高植被和森林覆盖率,改变其生活和居住环境;四是以“三带”经济建设为指导,建立特色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二、主要结论: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土面平整,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及NPK含量增加,作物所需养分达到平衡,加之排灌设施齐全,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因此,耕地土壤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加大,项目实施后,预计项目区内年总产值增加387.5万元,增加净产值232.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97元,人均纯收入增加120元。

  

第二章  社会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一、地形地貌

  美姑县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州东北部,地处大凉山主峰黄茅埂、龙头山西侧。美姑属川滇南北构造东沿部分的凉山褶皱断带,境内褶皱多,断层发育,褶皱背斜紧凑,向斜较开阔,受南部金沙江的影响,在大的地貌类型上表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加上本身的地质构造,使整个县的地貌又分为山地、谷地和阶地等类型。境内最高点为大风顶,海拔4042米,最低为溜筒河出县境处乐约乡,海拔640米。

  二、气候资源

  美姑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晴天多,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县城常年平均气温11.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50℃,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2.1℃,全部日照时数1790.7小时,无霜期220天以上,全年降雨量为814.6mm5-10月为雨季期,降雨量669mm,占全年降雨量的82%。年平均陆面蒸发量145mm,常年相对湿度为72%

  三、河流及水资源

  县境内有美姑河、连渣洛河、溜筒河、瓦候河四条重要河流。全部发源于本县,其中美姑河最长,全长104.3公里,连渣洛河全长45.75公里,溜筒河的源头是美姑河和连渣洛河,全长37.6公里 ,瓦候河全长24.9公里。美姑河、连渣洛河和溜筒河都属于金沙江水域,瓦候河属于岷江水系,均为树枝状水系特征。多年平均泾流深906.22 mm。主要用于农、林、牧、生产用水和群众生活用水。境内诸河落差大,水流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四、土地资源

  根据1999年国土详查结果,全县有耕地470631亩,仅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1.5%。其中旱地46613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9.04%;水稻地45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96%;人平耕地2.67亩。现有耕地面积85%以上是中低产田土。坡度大于200的山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1.48%10200的占52.8%

 

第二节  规划区内的贫困状况

  美姑县由于受历史、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解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县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基础条件差,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落后,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等,致使农村经济至今依然处于贫困地步,农产品商品率低下,扩大再生产能力弱。耕作粗放,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现象还存在。特别是居住在高寒山区和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地区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

  1、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止2004年规划区内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11803人,占总人口的60%600元以下的有5902人,占总人口的30%;同时,农村生产力相当落后,大部分山区特别是高寒山区仍沿袭旧的生产方式,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处于高投入、轻管理、低产出的恶性循环之中,虽然终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收成也只够维持基本生活。

  2、全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全县自然灾害频繁,交通、道路、农田水利设施脆弱,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部分高二半山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严重,有的地方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可持续发展难度大。

  3、社会发育滞后,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一是农村适龄儿童上学难和难上学的现象还普遍;农村成人文盲,半文盲人数还比较多。二是山区群众缺医少药状况还未根本好转,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地方病、传染病的监控、防治难度大。

  4、中低产田土面积偏大。全县耕地面积47万余亩,需改造的中低产田土有43万余亩。

  

第三节  基本农田现状

  项目区有耕地面积58340亩,其中中低产田土53673亩,占耕地面积的92%。人均占有耕地约3亩。据土壤普查资料,项目区耕地土壤共有11个土类,21个亚类,30个土属,42个土种。耕地中水稻土88亩,占耕地面积的0.15%;紫色土23336亩,占耕地面积的40%;红壤2917亩,占耕地面积的5%;黄棕壤26836亩,占耕地面积的46%;黄壤4667亩,占耕地面积的8%;新积土496亩,占耕地面积的0.85%。耕地土壤中普遍存在缺磷、含酸、土薄等特点。能生产粮食601公斤以上的耕地有2909.6亩,占耕地面积的5%401-600公斤的耕地9751.4亩,占耕地面积的16.7%;能生产粮食400公斤以下的耕地有45679亩,占耕地面积的78.3%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基本农田建设0.72万亩,计划投资272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0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8万元。共计完成坡改梯6200亩,旱改田1000亩,总投工108万个,挖填移动土石方86.4万立方米。项目辐射8个乡镇。累计增产粮食108万公斤/年,增收54万元/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改造区内贫困人口下降20%以上,个别贫困村去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并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老百姓非常高兴地说:“共产党好,共产党让我们改田改土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十五”期间,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由于坡度大、石骨性强、土层薄、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改造难度大;地方配套资金少;农民素质低,对基本农田建设认识不足,投入少,管护欠缺。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始终把“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放在首位,急“三农”之所急,想“三农”之所想,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在农村大搞节能、节水、节材活动、防污染防公害,保持农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因此,发展与环境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又是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协调、同步发展的基础,我们以美姑县“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和国家以工代赈相关政策为指导,把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基础条件、生产方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彻底解决彝区贫困的目的。

  二、原则

  1、坚持发展和环境相结合,预防与治理并重的原则;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总体推进的原则;

  4、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可操作性的原则;

  5、坚持群众自愿、国家扶持、社会帮助的原则;

  6、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

  7、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标本兼治的原则。

  8、坚持相对集中,成片开发的原则。

  三、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改造区不仅减少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年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改造坡改梯后,亩平增加粮食产量150公斤(玉米),亩增产值150元;土改田亩平均增加产量250公斤(水稻),亩增值500元。项目改造区每年共增加粮食产量325万公斤,增加产值387.5万元/年。项目区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根据规划目标,结合美姑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我县从以下几方面确定布局重点。一是低山河谷带,加强耕地的土壤质地改良,进行坡耕地土层增厚,培肥地力建设,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建立优质奶花芸豆基地;二是二半山带,既要对坡耕地进行改造治理,又要改变群众耕作习惯,推行科学的农耕农艺措施,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同时,建立优质苦荞麦和马铃薯脱毒基地。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率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二、建设任务

  2006年—2010年全县规划完成建设任务20000亩(其中坡改梯17500亩、土改田2500亩)。项目改造区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农艺措施,保证改造区土面平整,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沟、池路配套,变三跑地(跑土、跑肥、跑水)为三保地(保土、保肥、保水),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并在坡改梯改造区建立优质无公害、无污染特色农产品基地3500亩,其中建设优质苦荞麦基地1500亩,分布在尔合乡马海木尔合村500亩,农作乡依色村500亩,洛莫依达乡尔布村500亩;建优质奶花芸豆基地1000亩,分布在巴普镇基伟村500亩,拉木阿觉乡罗布采嘎村500亩;建优质脱毒马铃薯基地1000亩,分布在竹库乡乃嘎村1000亩。

  

第三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项目年度安排根据资金的额度,每年计划完成4000亩中低田土改造,按照成片集中优先,特困村优先原则,安排如下:

  2006年,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000亩,实施地点为尔合乡马海木尔合村;农作乡依色村和瓦一觉村;柳洪乡特布觉村、卡哈村;树窝乡的树窝村。同时配套建成优质苦荞基地1000亩。

  2007年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000亩,实施地点为候播乃拖乡板诺洛村、拉木阿觉乡核马村、竹库乡瓦拖村和乃嘎村;龙窝乡的巴觉若哈村和龙窝村。配套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基地1000亩,优质奶花芸豆基地500亩。

  2008年度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000亩,实施地点为牛牛坝乡阿波觉村和尔解卡俄村;曲补乡则合姑村;巴普镇三河村和基伟村;拉木阿觉乡罗布采嘎村。配套建立优质奶花芸豆基地500亩。

  2009年度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000亩。实施地点为牛牛坝乡牛牛坝村和四俄千村;洛俄依甘乡新农村;洛莫依达乡波乃古村和尔布村;农作乡农作村。在改造区配套建立优质苦荞麦基地500亩。

  2010年度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000亩,实施地点为候播乃拖乡洛沙村;典补乡典补村;拉木阿觉乡马堵村;巴古乡依千村和牛洛村。(具体见规划表)

 

第四节  资金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资金估算

  ㈠、改造一亩坡耕地(土改田)所需费用为600元,其中:

  1、规划设计及监理费12元。

  2、爆破物资费400元。

  3、水系配套费38元。

  4、新肥料、新技术推广及培训费30元。

  5、劳务费报酬费120元。

  ㈡、建设17500亩坡改梯和2500亩土改田共需资金1200万元,其中坡改梯建设1050万元,土改田建设150万元。

  二、资金筹措

  规划期内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000万元(500/亩),占总资金的83%,农民投工投劳折资 200万元(200/亩),占总投资的17%

  三、资金分年度使用计划

  20062010年国家每年投入20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资 40万元,每年总投入240万元。其中,2006年实施坡改梯4000亩,2007年实施坡改梯3000亩,土改田1000亩。2008年实施坡改梯3500亩,土改田500亩。2009年实施坡改梯3000亩,土改田1000亩。2010年实施坡改梯4000亩。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实施主体

  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县发改局、县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牵头,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各改造区的乡镇具体实施。

  

第二节  实施方式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确保农田基本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成立由县委领导为组长、以工代赈办、农业、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基本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负责组织相关项目,各项目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目工作。

  二、项目管理

  1、资金管理:以工代赈资金属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因此必须设立专帐,由专人负责管理,资金使用实行报帐制。

  2、公开招标制: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无论是坡改梯、土改田建设还是改造建设所需物资、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制。

  3、加强工程建设监理:为了保证改造建设质量和进度,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由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有资格的工程监理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程质量、建设进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建设工程监理不负责任,麻痹大意,造成改造项目质量不合格的,要追加监理人员的责任,并视情况轻重给予一定的处罚。

  4、工程验收:工程实施完成后,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自查验收,自查验收合格后申请省、州验收。

 

第三节  工程管护

  基本农田建设改造完工后,为了加强监管,防止人为损坏,由项目领导小组制定管护措施,各项目改造区的乡镇党委、政府一定要做好监督,各村、组具体落实专人管护,并层层签订目标管护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各负其责。对管护好的乡(镇)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管护差的乡(镇)给予一定的惩罚。

  

第四节  监督

  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由县发改局、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负责监督和管理,并与各相关项目实施单位签定责认书,视项目完成情况兑现奖惩。

  

第五章  效益分析

第一节  生态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不仅减少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年(依据《美姑土壤》及坡耕地治理效益分析有关参数);并且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同时,通过改造配套兴修水利基础设施、农耕农艺措施、植树造林等建设,耕地质量得到改良,土壤肥力增强,有机养分增加,为优质无污染、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改造,项目区气候环境得到改善,营造了良好的农田小气候,保持了生态平衡,减缓灾害,减少水土流失均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第二节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坡改梯建设比改造前亩增产粮食150公斤,17500亩增加粮食产量262.5万公斤,增加产值262.5万元;土改田比改造前亩增加粮食产量250公斤,2500亩增加粮食产量62.5万公斤,增加产值125万元。两项年增加粮食产量325万公斤,增加产值387.5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粮食165公斤,人均增加收入197元(玉米按1/公斤,水稻按2/公斤计算)。若能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好,改造区内种植高效益的农作物,其经济效益会更加显著。

  

第三节  社会效益

  美姑县“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实施后,随着坡改梯、土改田的治理改造,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害隐患,同时能加快全县种养殖业结构的调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的农副产品,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促进美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农业、农村、农民快速发展均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心和支持,对维护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姑县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