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县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编制背景和依据

  一、编制背景

  金阳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东部,北与雷波、昭觉接壤,西与布拖相邻,东面、南面与云南省的永善、昭通、巧家等县隔金沙江相望。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县境内东西宽55.4公里,南北长65.2公里,幅员面积1587.63平方公里。

  据统计,全县辖五个行政区,34个乡(镇),175个村797个村民组。总人口149821人,其中农业人口139941人,占总人口的93.4%,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16201人,占总人口的77.56%。全县有耕地228286亩,农民人均有耕地1.63亩,现有有效灌面24654.9亩,占耕地的10.8%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211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331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47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328万元,财政收入776万元,人均纯收入1430元,粮食总产量64410吨,农民人均有粮460公斤,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

  二、编制依据

  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阳县就掀起了群众性改土热潮,但由于一家一户分散作业,是以拣石筑梗,深翻土地,培肥地力为主,成效不很明显;自1990年以来,我县被列为国家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工程建设重点扶持地区之后,在资金和物资上得到了很大帮助,实行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是国家帮助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开发,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建设性投入。十五年来,我县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始终坚持大搞基本农田建设,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2000亩,其中坡改梯25200亩,改造下湿地5040亩,土改田8400亩,开发非耕地3360亩,年可新增粮食672万斤,年新增产值230.63万元。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我县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深受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和称赞,是我县建县以来,质量最高、进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改田改土工程。

  十五年来我县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社会、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仍很脆弱,中低产田土面积较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加之本级财政十分困难、无力投资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农业生产水平不高,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据调查2004年全县中低产田土面积163418亩,占耕地面积的71.58%,其中:亩产低于400公斤的低产田土118392亩,亩产401600公斤的中低产田土45026亩,严重制约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根据中共中央[20051号文件和川委发[20051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依托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以及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立足资源、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的发展战略,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治理,建设基本农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只有坚持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使农业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第二节  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和规划期

  “十一五”期间我县基本农田规划涉及到金沙江沿岸及其支流流域的19个乡(镇),项目覆盖24个村,134个村民组,4283户,22551人。项目实施期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

  

第三节  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一、规划要点

  1、基本农田建设目标

  基本农田建设是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坚持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中低产田土改造治理为主要任务,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中心。通过项目实施,一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二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劳动效率,达到增粮增收的目的;三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逐步提高植被和森林覆盖率,改变其生活和居住环境;四是以我县“三带”农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建立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建设规划与内容

  “十一五”期间,金阳县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工程建设项目主要规划在金沙江沿岸及其支流流域19个乡(镇),项目覆盖24个村,134个村民组,4283户,22551人,共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9400亩,其中坡改梯10300亩,土改田3800亩,下湿地5300亩(稳产高产农田3800亩,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15600亩)。主要进行土地改造、地力培肥、水系配套、农作物品种结构调整等。

  3、投资估算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1940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总投资1552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970万元,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折资582万元。项目总投资中,其中坡改梯824万元,土改田304万元,下湿地424万元。

  二、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实施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是贫困山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也是一项防治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且我县具备了搞好工程项目建设所必须的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项目规划切合金阳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我县实施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工程建设项目条件成熟,切实可行。

  

第二章  基本农田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耕地资源情况

  一、地形地貌

  金阳县属凉山山原及西南山地地貌区,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从狮子山、百草坡延伸出两大山脉,一是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波洛梁子山脉,沿波洛梁子、木库角山、威史波豁直抵梗堡乡有尔子山;二是由北向西南延伸的中梁子山脉,沿马祖波、乌觉波豁、红山、中梁子直抵桃坪乡的轿顶山。两山之间以金阳河(彝语:嘎克依莫河)相隔。狮子山主峰为县境内最高山峰,海拔4076.5米,向岭乡葫芦坪最低,海拔460米,高低相差3616.5米。

  县境内地貌以波洛梁子为界,界北属凉山山原地貌,地面起伏和缓,地势开阔,海拔多在2100米以上,界南属凉山山原边缘山地地带,层峦重叠,谷底幽深,切割强烈,沟深坡陡,干沟繁多,岭谷高差大,一般为15002000米,呈典型的中山深谷地貌。

  金阳县地处川滇“南北构造”带与“华夏式”构造交接部位,其主要构造为燕山期运动的产物,以南北向和北东向构造最为明显。境内主要构造由东至西,有丙底向斜、西溪河断裂、比波断裂、洛觉断裂等十三个褶皱断裂带。境内地层出露,除石炭系、白垩系、第三系缺失外,其余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二、气候资源

  金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8001000mm,且雨热同季,集中在大春作物生长季节,境内多数地区气候温和,呈立体分布,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低山的对坪(海拔600米)地区,年均温21℃,≥10℃积温7328.3℃;县城天地坝镇(海拔1450米)地区,年均温15.7℃,≥10℃积温4320℃;高山南瓦(海拔2400米)地区,年均温10.5℃,≥10℃积温2835.7℃。境内海拔1300米以下地区,全年基本无霜,二半山地区无霜期220300天,高山(南瓦)无霜期为18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在1600小时左右,阳坡1800小时左右,热能资源较为丰富。县城年总辐射能为105.449千卡/平方厘米,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较为理想。境内干湿季分明,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占总降水量的10.76%,旱季陆面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9倍;夏半年(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89.24%,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良好的立体气候条件,宜于分层次、分地区发展多种作物和多种经营,发挥独特气候的优势。

  三、水资源及河流

  金阳县属丰水区域,但由于各种气象、水文因素的立体再分布,形成时空分布不均。即:夏、秋季水资源丰余,冬、春季水资源不足;1800米以上地面水资源充足,1800米以下地面少水干旱,我县多年平均降水量802.3mm,按降水等值线,全县多数地区为1000mm左右。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60.6mm,径流总量达80206.7万立方米,按P75%计,径流深444mm,径流量70581.9万立方米,加上西溪河过境水(金沙江未计入)72477.5万立方米,总有水量为14305.4万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量为70582万立方米,发展水利事业前途很大。

  金阳县属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县境内除金沙江外,有自身发育的大小河流23条。其中积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金阳河、西溪河、芦稿河、尼洛依达河、威史洛依达河等5条河流,总长162.22公里,积雨面积115.25平方公里,总流量达78.22立方米/秒。金沙江为过境河流从对坪区山江乡三江村入境,流长98.8公里,流程落差100米。金阳河发源于县境内百草坡,流经高峰、尔觉西、红峰、天台、马依足、天地坝镇、木府、芦稿、热水河等9个乡,注入金沙江,流长为45.72公里,其余河流流量小,流程较短,落差较大,季节性洪枯变化极为明显。

  四、土地资源

  据土地资源详查资料表明,全县总幅员面积2382345亩,各业用地构成是:农业用地385693亩,占16.2%;牧业用地883584亩,占37.1%;林业用地988396亩,占41.5%;交通、居民点及工矿、水域、难利用地等124672亩,占5.2%

  在农业用地中,现有耕地228286亩,占农业用地的59.2%,农业人平耕地1.63亩;可开发的宜农荒地和撂荒地83422亩,占21.6%;现有园地7187亩,占1.9%,宜园荒山荒地(桑果)66798亩,占17.3%;农业人均0.53亩。同时全县现有163418亩中低产田土,其中亩产400公斤以下的低产地达118392亩。

  由于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和生物气候带的复杂性,导致了我县土壤类型多样化,全县共有9个土类,16个亚类、23个土属,约44个土种,从低山至高山主要土类有:燥红土、红壤、黄棕壤、水稻土、潮土、酸性紫色、红色石灰土等。

  见附表一:金阳县农村耕地资源现状表

  

第二节  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区的贫困状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区大部分为贫困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河谷切割较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耕地坡陡瘠薄,森林过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现有水利设施少,工程配套不齐,老化失修,抗灾能力弱,灌溉水量不足,粮食产量低,畜牧业也不发达,人畜饮水困难,由于土壤、气候、交通等自然、社会条件较差,因而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即使初步解决了温饱的贫困户,一遇自然灾害和人口增加,饱而复饥,暖而复寒的危险性很大,要实现经济开发,脱贫致富的目标,任务更是十分艰巨。具体表现在:

  1、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04年末,全县GDP4.2119亿元,人均GDP仅有2565元,财政收入7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元,全县139941农业人口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贫困人口达10.6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达6.2万人),农民人均有粮460公斤。同时,农村生产力相当落后,大部分山区特别是高寒山区仍沿袭旧的生产方式,广种薄收,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终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收成也只够维持基本生活,贫困面貌并未彻底改变。

  2、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繁,农田水利设施脆弱,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部分高二半山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可持续发展难度大。

  3、社会发育滞后,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一是农村适龄儿童上学难和难上学的现象还很普遍;农村成人文盲、半文盲人数还比较多。二是群众缺医少药状况还未根本扭转,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地方病、传染病的监控、防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第三节  中低产田土现状

  金阳县中低产田土类型主要有:坡耕型、缺水型、瘠薄型、渍涝水田型和渍涝旱地型。分别占全县中低产田土总面积的29.51%19.56%24.12%2.07%24.75%

  一、坡耕型

  全县共有坡耕型中低产田土48217亩,分布在5个片区的33个乡(镇),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中低土类型,坡度一般在10°-25°之间,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棕壤及石灰土等。典型剖面调查,黄壤耕作层10cm,呈暗红色,质地:中壤,泥夹核状结构,土稍紧,近中性,PH6.9,含氮0.137%,含磷0.073%,含钾5.79%,碱解氮122.5ppm,速效磷38ppm,速效钾298ppm,碳酸钙0.415%。主要耕作障碍因素是:坡度大,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肥力差,土壤含砾量高,耕作极为不便,作物生长期抗旱力、抗洪力差,遇干旱或洪涝灾害就严重减产,一般亩产只有250公斤左右。

  二、缺水型

  全县共有缺水型中低产田土31961亩,分布在全县5个片区的23个乡(),其中:低山干热河谷地带为有16个乡,面积22654亩,占全县总缺水型面积的70.8%。其土壤类型主要有:燥红土、红壤、黄红壤、黄棕壤及石灰土等。通过对燥红土典型剖面调查,耕层15cm,质地:轻壤,粒状结构,土稍紧,干燥一级石灰反应,微碱性,PH7.8,有机质1.62%,含氮0.113%,含磷0.086%,含钾2.66%,碱解氮335ppm,速效磷13ppm,速效钾179ppm。主要耕作障碍因素是:不耐旱,不保水,种植玉米出现白苗、红叶,说明有缺镁、锌、磷等症状,农作物产量极不稳定,在雨水充足的一年粮食亩产可达300公斤左右,若是遇到干旱的一年则严重减产欠收,粮食亩产只有150公斤左右。

  三、瘠薄型

  全县共有瘠薄型中低产田土39409亩,分布在全县5个片区的34个乡()。主要土壤类型有: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通过对夹石红泥土典型剖面调查,耕作层015cm,棕色,质地:重壤,粒状夹核状结构,PH7.0,含磷0.101%,含氮0.155%,含钾3.34%,有机质1.7%,碱解氮为285ppm,速效磷13ppm,速效钾321ppm,碳酸钙0.2%。主要耕作障碍是:土层薄、瘦、不抗旱,含石量高,粘重,耕作不便,土壤中速效养分极低,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低,一般粮食亩产在250公斤左右。

  四、渍涝水田型(冷浸下湿田)

  全县共有渍涝水田3382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67.1%,分布在全县5个片区的22个乡(),成土母质为冲积物,主要在洪积扇前缘和坡积裙下部等排水不良的地方。主要土壤类型为潜育型水稻土,典型剖面调查:淹育层012cm,新生体有铁质,锈纹少量,质地:粘重、中性,PH7.3,有机质8.21%,含氮0.43%,含磷0.195%,含钾3.10%,碱解氮232ppm,速效磷为13ppm,速效钾287ppm,下层土壤PH值达8.2,有机质为5.07%,含氮为0.189%,含磷为0.131%,含钾为2.92%。此类土壤潜在肥力较丰富,但土壤粘重,结构不良,放落于水时,成块状结构,淹水时,为糊烂状,通透性不良,土壤呈灰兰色,泥脚深,耕作困难,陷犁、陷牛、陷人,由于土壤通气性差,其“冷、烂、毒、瘦”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常因插秧后坐蔸,致使粮食产量不高,单产稻谷多数在400公斤左右。

  五、渍涝旱地型(下湿地)

  全县有渍涝旱地40449亩,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3200m的高二半山以上地区的19个乡,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及潜育性沼泽土。典型土壤(潜育性沼泽土)剖面调查,耕作层25cm,暗灰色,质地:轻壤,粒状夹块状结构,土稍紧,酸性,无石灰反应,PH4.4,含氮为1.158%,含磷为0.412%,含钾为1.08%,碱解氮10.98ppm,有效钾210ppm。由于低温、透气性不良,强酸性使土壤养分不能转化分解供植物吸收,所以,“酸、瘦、冷、湿”是此类土壤的主要障碍,通常亩产在200公斤左右,低温多雨年,则会导致颗粒无收。

第四节  “十五”期间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十五”期间(截止2004年),全县共完成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9780亩,累计投资336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40万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96万元。投工投劳159.4万个,挖填移动土石方323万方。完成中低田土改造9780亩,其中:坡改梯5880亩,建优质青花椒生产基地2350亩,优质脐橙生产基地500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800亩,项目辐射17个乡(镇),24个村,107个村民组,3296户,18128人,累计增产粮食51.93万公斤/年,增收113万元/年。

  “十五”期间,我县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工程量大,现有水利设施少,工程配套不齐,抗灾能力弱,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严重不足,培肥地力力度弱,土壤肥力提高不大。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措施

  一、指导思想

  环境与发展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因此,实施基本农田工程建设必须坚持山区彝族群众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协调同步发展这一主题。以金阳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以工代赈相关政策为指导,把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的生产条件、生产方式和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抑制金沙江流域生态恶化和彻底解决彝区贫困面貌的两大目的。

  二、原则

  1、统筹规划、适当集中、配套进行、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2、坚持择优扶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以往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工程建设完成任务好,效益高,前期工作充分的优先安排。

  3、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努力做到改造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

  4、坚持五个结合,即基本农田工程建设与治理落后的生产条件相结合,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农民的治穷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标本兼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5、坚持科学规划和设计,按工程项目的要求组织实施,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统一,确保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三、措施与目标

  (一)措施

  1、坡耕型旱地的改良:根据其障碍因子,因害施治,对坡度在25°以下的坡耕地,采取坡改梯和横坡聚土垄作,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遏制水土流失。在新改地内实行精耕细作,稿秆还田,大力增施农家肥料和氮肥,配施磷、钾肥,补施微肥,优化作物组合,使豆科作物在轮作中占有一定比重,逐步培肥土壤。

  2、缺水型旱地的改良:根据缺水型旱地的主要障碍因子,改良措施主要有:一是兴修水利,改旱地为水浇地,水利建设工程配套,引蓄结合,大力推广“三面光”和微型水池水利工程;二是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自身调节力;三是改土深耕,增强土壤容水量;四是在选用优良抗旱高产品种的同时,实行抗旱栽培措施;五是补施磷、锌、镁等元素。

  3、瘠薄型旱地的改良:瘠薄型旱地的耕作障碍是土层浅薄及肥力低下。应采取的改良措施:一是改土深耕、实行聚土垄作,逐年加厚耕作层;二是实行冬耕炕土,加速土壤熟化;三是大力增施有机肥,实行稿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四是充分利用土地或冬闲地,增种豆科以及绿肥作物等,逐步培肥土壤;五是科学施肥,做到化肥深施,磷肥集中施用,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充分发挥化肥效益,增强土壤肥力。

  4、渍涝型水田的改良:按照本类土壤“冷、烂、毒、湿”的特点,改造的主要措施:一是建设农田排水系统,排除渍水;二是实行冬炕制,逐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三是改革灌水制度,实行排水晒田;四是酸瘦田块增施石灰和碱性肥料;五是实行挑砂改土,改变土壤质地结构;六是增施速效肥、热性肥和磷、钾肥。

  5、渍涝型旱地的改良:此类土壤多在高二半山地区,“酸、瘦、冷、湿”是其耕作的主要障碍。改良措施:一是积极建设排水系统,排除渍水;二是实行高厢垄作,增强土壤的排水功能;三是推行粮草轮作和粮草带状间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四是实行冬炕,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速效养份;五是增施碱性肥,改善土壤酸度;六是大力推广光叶紫花苕等绿肥作物或豆科作物。

  (二)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可减少水土流失320/平方公里.年,植被覆盖率提高2.5%。稳产高产农田亩平增加粮食160公斤,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将新增产值为:脐橙300/亩、白魔芋250/亩、青花椒450/亩、马铃薯180/亩。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根据规划目标,从四个方面确定布局重点。一是加强耕地的土壤质地改良,进行坡耕地土层增厚,培肥地力工作;二是对坡耕地进行改造,降坡筑埂;三是改变耕作习惯,推广先进的农耕农艺措施,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行粮经套作,发展埂边经济作物;四是配套进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率及经济效益。项目具体选址布局在金沙江沿岸及其支流流域的19个乡(镇),即向岭、派来、洛觉、木府、丙底、德溪、老寨子、对坪、小银木、山江、甲依、丝窝、基觉、则祖、芦稿、红联、梗堡、高峰、热水河,项目覆盖24个村,134个村民组,4283户,22551人。

  二、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共总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9400亩,其中坡改梯10300亩,土改田3800亩,下湿地5300亩。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高产稳产农田3800亩,分布于木府乡此家湾村800亩,小银木乡松林村600亩,对坪镇对坪村600亩,德溪乡李子坪村800亩,梗堡乡梁子村1000亩;可建成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15600亩,其中优质脐橙生产基地3400亩地,分布于向岭乡葫芦坪村1200亩,德溪乡德渣村500亩,黄角坪村600亩,芦稿镇灯厂村500亩,热水河乡瓜子地600亩;优质白魔芋生产基地3000亩,分布于派来镇炭山村1200亩,山江乡金河村600亩,木府乡龙王庙村600亩,芦稿芦稿镇灯厂村600亩;优质青花椒生产基地3900亩,分布于洛觉乡坪子村800亩,木府乡老香堂村800亩,对坪镇羊圈沟村500亩,派来镇天地坪村1000亩,红联乡树洛村800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5300亩,分布于丙底乡丙底洛村600亩,老寨子乡补久村1000亩,甲依乡省祖村600亩,丝窝乡丝窝村600亩,基觉乡乡基觉村1000亩,则祖乡拉都村500亩,高峰乡东方村1000亩。

  见附表二:金阳县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十一五”规划表

 

第三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十一五”期间,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工程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根据资金的额度,按照我县“三带”农业发展战略,成片集中优先,特困村优先的原则,具体年度实施计划表如下:

 

  第四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按照每亩用工110个,劳务补助150元;炸药、雷管、引线、钢材等物资款250/亩;水系配套投资100/亩;苗木补助90/亩;种子及肥料补助100/亩;农耕农艺配套投资10/亩;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培训、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及其它)30/亩;群众自筹(集资或集物折资)70/亩。合计每亩投资800元的投资成本概算标准计算,项目五年共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9400亩,累计投入资金达1552万元。

  二、资金筹措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规划期内总投资155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970万元(亩平500元),占总投资的62.5%,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582万元(亩平300元),占总投资的37.5%。资金具体分年度使用计划如下:

  12006年改造中低产田土3400亩,其中总投资272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70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102万元。

  22007年改造中低产田土4000亩,总投资320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00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120万元。

  32008年改造中低产田土4000亩,总投资320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00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120万元。

  42009年改造中低产田土4000亩,总投资320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00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120万元。

  52010年改造中低产田土4000亩,总投资320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00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120万元。

  

  第四章  规划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实施主体

  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项目由县以工代赈办牵头,县农业局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节  实施方式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确保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应成立由县级分管领导为组长,以工代赈办、农业、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基本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项目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项目管理

  1、资金管理:以工代赈资金属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因此必须设立专帐,由专人负责管理,资金使用实行报帐制。

  2、招投标制: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所需物资、材料全部实行招投标制,并落实专人负责购买,这样即减少损耗,又杜绝暗箱操作。

  3、工程监理: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工程验收:工程实施完成后,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自查验收,自查验收合格后申请省、州验收。

  

  第三节  工程管护

  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成后,为了防止人为损坏,由相关项目单位、乡(镇)、村组共同制定管护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管护,即按省委发[2005]1号文件之规定,工程建成后,由乡(镇)负责颁发产权证,村委会和村小组制定村规民约,加强管理。

  

  第四节  实施监督

  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由县以工代赈办负责监督和管理,并与各相关项目实施单位签定责任书,视项目完成情况兑现奖惩。

  

  第五章  效益分析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实施后,减少水土流失320/平方公里.年(依据《金阳土壤》及坡耕地治理效益分析有关参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0公顷,年可减少土壤侵蚀总量4690吨,植被覆盖率提高2.5%,做到排水有沟、保水有土、蓄水有池、沉砂有凼、护坎有林、护坡有草,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区经济效益显著,年可新增粮食160/亩,新增产值为:脐橙300/亩、白魔芋250/亩、青花椒450/亩、马铃薯180/亩。稳产高产农田年均增加粮食60.8万公斤;稳产高产农田和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年均增加总产值113.29万元;五年共计受益农户22551人,农民人均增收251/年。

  

  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项目的全面实施和深入开展,减少了水土的流失,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害隐患,必将有效地改善边远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从而对维护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附件:

  1、编规说明

  2、金阳县农村耕地资源现状表

  3金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表

  4、金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示意图

  5、向岭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6、派来镇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7、洛觉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8、木府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9、丙底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0、德溪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1、老寨子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2、对坪镇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3、小银木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4、山江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5、甲依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6、丝窝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7、基觉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18、则祖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20、芦稿镇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21、梗堡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22、红联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23、高峰乡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24、热水河以工代赈“十一五”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

 

编 规 说 明

  

  1、本规划编制采用数据的基准年为2004年。

  2、金阳县"十一五"规划以工代赈资金总量,原则上按2004年度下达资金额度乘以5计算。

  3、项目总投资包括以工代赈资金、地方筹资、投劳折资。

  4、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规划所涉及的有关技术标准按省农业厅"四川省中低产田土改造技术要点""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执行。

  5、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以工代赈规划补助标准:按改造冬水田、下湿田、坡改梯、土改田和新垦耕地分类进行补助,平均补助标准为:300-500/亩。

  6、规划文本采用A4纸,图表采用A3A4纸,页面设置按要求设定。规划封面和封底采用厚纸,并规范装订成册。

  7、规划示意图要求规范、简洁、直观、醒目,标明行政区划(包括村界)、已建公路、河流、水库等基本要素,底色为白色。工程项目图例字母为:基本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