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盐源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半农半牧高寒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畜牧业是盐源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在畜牧业生产中,草食牲畜牛羊已占四畜存栏的78%,特别是二半山以上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农牧民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70%以上。2004年末,我县四畜存栏已达88.47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3.26头,马存栏1.43万匹,羊存栏48.96万只(绵羊存栏22.04万只,山羊存栏26.92万只),猪存栏24.82万头。四畜出栏达万头(只),其中:肉牛出栏2.65万头,出栏肉羊29.36万只,出栏生猪25.73万头。肉类总产量27452吨,畜牧业产值达3.3亿元(现价),占农业总产值的49%。全县有天然草地472万亩,人工种草已达14.7万亩,其中一年生粮草轮作13.3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地1.4万亩,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有着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由于牲畜品种、草料、饲养方式等原因,故在我县畜牧业发展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方面草场生态不断恶化,天然草场退化严重,载畜量下降,使草场畜牧业经济效益日益下降;另一方面仍以原始品种为主,造成生产性能低下,饲养周期长和传统的以数量型畜牧业为主要特征,致使畜牧业生产水平滞后;故要提高我县畜牧业经济发展步伐,一方面在软件设施上要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加大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在硬件设施上要不断强化草料基础建设及引进优良畜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效益,这样才能使我县畜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为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畜牧业资源优势,实施以工代赈草场建设项目,大力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和牛羊经济杂交改良,既符合我县优先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的产业政策,又符合国家以工代赈的投资方向,更符合我州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畜牧业经济“3550”工程以及我县发展畜牧经济强县的要求,对促进我县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缩小与内地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编制依据

  近年来国家农业政策不断调整到有利于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相关产业的发展上,本次以工代赈“十一五”草场建设项目编制依据主要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1号文件);

  ()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强省的通知》;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省畜牧业发展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关于编制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一、规划区域

  本次以工代赈“十一五”草场建设项目规划区域拟安排在我县公路沿线交通方便、畜牧业发展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实施,本着集中连片,示范开发,逐步形成产业化、专业化生产为原则。具体规划乡村有金河乡温泉村、平川镇土公铺村、大河乡北山村、卫城镇磨盘村、梅雨镇黑山村、白乌镇羊圈村、博大乡西沟村、泸沽湖镇多舍村和木垮村,共计8个乡(镇)9个村102个社。

  二、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五年(20062010年)。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一、规划要点

  按照“立草为业,调整结构,增加商品,提高效益”的方针,以草场建设和牛羊改良为主要内容,以科技为支撑,以实现贫困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为发展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规划期内建设肉牛科技饲养示范户100户,饲养基础母牛500头,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1000亩,新(改)建牛舍4000m2

  ()规划期内建设黑山羊科技饲养示范户200户,饲养基础母羊4000只,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2000亩,新(改)建羊舍8000m2

  

  二、主要结论

  规划期(5年)内按照上述建设内容及规模,共需资金为410万元,其中,肉牛饲养示范户100户,共需投入资金169万元,肉山羊饲养示范户共200户,需投入资金241万元。资金计划投入为200694.8万元,其中肉牛饲养20户,投资31.4万元,肉山羊饲养20户,投入24.4万元,草地改良3000亩,投资39万元;以后每年按计划投入。本规划实施后直接受益人口为2418人,占规划区域项目村人口总数的39.7%,通过本项目实施,项目户年人均增加经济收入666元以上,除项目农户直接受益外,通过示范,起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的幅射作用。

  盐源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表

 

第二章  草场工程建设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草场资源情况

  

  规划区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为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区内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及西北部多为2500m以上的中山及亚高山,2500m以下多为沟坝峡谷,海拔高差悬殊大,最高海拔4393m,最低海拔1060m;年平均气温12℃,最低气温-3℃,热量偏低;年日照2400小时;年降雨量850毫米,其中80%集中在5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显示出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无霜期226天;土质多为酸性黄棕壤、紫色土。粮食作物一年一熟,主产水稻、玉米、洋芋。项目区有天然草地153万亩,人工草地15.6亩(一年生光叶紫花苕3.2万亩,多年生牧草0.21万亩)。区域内有雅砻江等主要河流,水源条件较好,规划区8个乡()9个村,2004年四畜存栏23208头(只),其中,牛1765头,马863匹,羊17788只,猪2792头,区域内农户都有传统养殖牛羊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是区域内天然草场退化严重,天然草场由八十年代的亩产256kg,下降到现在的150kg,天然草场亩载畜量为:羊0.15只,牛、马为0.03头。

 

第二节  规划区内的贫困现状

  

  盐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规划区8个乡中的9个村,总人口6093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贫困户为2815人,占总人口的46.2%,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126户,人口513人,占总人口的8.4%,致贫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启动资金薄弱,文化素质差,科学养殖水平相对落后,农户增收路子窄以致贫困,目前这些贫困户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资金和技术扶持,才能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增收目标,从而摆脱贫困。

 

第三节  草场工程建设现状

  

  盐源县有天然草场472万亩,多年生草地1.4万亩,一年生草地13.3万亩,多年生牧草主要为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亩产30005000公斤,一年生以光叶紫花苕为主,亩产2000公斤左右,天然草场由于超载过牧,重利用、轻管理,导致天然草地退化严重,牧草产量亩产只有150公斤,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县为解决草畜矛盾,加强了种草工作,主要在冬闲地上轮作一年生光叶紫花苕,每年利用大春种粮,小春种草的粮草轮作方式,种植一年生光叶紫花苕,同时利用省州配套项目,大量种植白三叶,黑麦草、紫花苜蓿、坡碱草等优质人工牧草,通过不断强化种草,对缓解畜草矛盾和稳定持续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我县94年以来共投入畜牧以工代赈资金220万元,建设多年生人工草地14000亩,一年生草地65000亩,引进良种半细毛羊730只,改良绵羊24000多只,建设发展养羊科技示范户364户。为项目区贫困户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盐源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需要扶持资金多,因此还需加大以工代赈资金投入的力度,以此逐步解决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问题。     

      

 

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市场为导向,生态建设结合科学养畜为切入点,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建设相对集中、以商品生产为主的种草养畜生态科技示范园区。

  二、规划的原则

  一是坚持按照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进行项目建设,严格遵循有关程序搞好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成片,分步实施的原则;三是坚持与生态建设,科学养畜和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8个乡9个村中规划建设肉牛科技示范户100户,肉羊科技示范户200户。

  ()种植多年生人工牧草3000亩。

  ()调购基础母黄牛500头,基础母羊4000只。

  ()修建牛、羊圈舍12000m2

  ()新建优良种公牛冻精配种站5个。

  ()通过项目规划,期末新增黄牛存栏800头,年新增出栏优质肉牛400头,新增羊存栏8000只,年新增出栏优质肉山羊8000只,年新增产值412万元,纯收入226.6万元,规划区项目农户人均年纯增收666元,年户平纯增收3264元,同时通过本规划项目实施发挥幅射效应作用,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草养畜。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肉牛科技示范园区5个,分布为:博大乡西沟村、平川镇土公铺村、大河乡北山村、卫城镇磨盘村、泸沽湖镇木垮村,每个园区建20户,共100户。

  ()半细毛羊和优质黑山羊科技示范园区10个,分布为:金河乡温泉村一个,平川土公埔村一个,大河北山村一个,卫城磨盘村一个,梅雨黑山村2个,博大西沟村一个,白乌镇羊圈一个,泸沽湖多舍村一个,泸沽湖木垮村一个,每个园区20户,共计200户。

  二、建设任务

  本规划在2006年—2010年在规划区主要完成下列建设任务。

  ()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肉牛100户,半细毛羊和黑山羊饲养200户。

  ()科技示范园区规划种草每户10亩,共计3000亩。草地改良3000亩。

  ()引进(调购)良种及母畜:牛500头,山羊4000只。

  ()修建牛、羊圈舍12000m2

  ()新建良种公牛冻精人工配种站5个,分别建在梅雨黑山村、大河北山村、泸沽湖木垮村、卫城磨盘村、平川土公埔村。

  ()开展科学种草养畜技术培训60期,每期50人,共培训农户3000人次。

 

第三节  年度实施计划

  

  “十一五”以工代赈草场建设的重点是人工种草与良种引进饲养,进行科学种草养畜科技示范,改变过去靠天养畜的传统饲养方式,重在提高养畜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创收,根据我县畜牧业发展实际,项目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安排为:

  2006年实施计划为:建设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河乡北山村20户,户均养牛5头,共计100头,户均种草10亩,共计200亩,户均修圈舍40m2,共计800m2,建牛配种站一个,需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2万元,自筹9.4万元。虽然草地改良3000亩,投资39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7.3万元,自筹11.7万元。

  建半细毛羊或黑山羊养殖户60户,分别为金河乡温泉村20户,平川土公埔村20户,大河乡北山村20户,共计60户,每户饲养羊20只,共计1200只。户均修圈40平米,计2400平米,户均种草10亩,计600亩,需投入资金55.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38.64万元,自筹16.56万元。

  建良种公牛冻精人工配种站一个,投资2万元。

  技术培训及资料费,投资2万元。

  兽医疫病防治费,投资2万元。

  2006年共计投资131.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92.3万元。

  2007年实施计划为: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平川镇土公埔村20户,户均修建圈舍40 m2,共计1600m2,户均种草10亩,计400亩,需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2万元,自筹9.4万元。

  建半细毛羊或黑山羊示范园区20户,为卫城镇磨盘村,每户养羊20只,计400只,户均修圈舍40 m2,计800m2,户均种草10亩,计200亩,需投入资金18.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3万元,自筹5.4万元。

  建良种公牛冻精人工配种站一个,投资2万元。

  技术培训及资料费,投资2万元。

  兽医疫病防治费,投资2万元。

  2007年共计投资55.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9.18万元。

  2008年实施计划为: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博大乡西沟村20户,每户养牛5头,计100头,户均修建圈舍40m2,计1600m2,建黄牛配种站一个,需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2万元,自筹9.4万元。

  建半细毛羊或黑山羊示范园区40户,分别为梅雨镇黑山村40户,每户养羊20只,计800只,户均修圈40 m2,计1600m2,户均种草10亩,计400亩,需投入资金36.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6万元,自筹10.8万元。

  建良种公牛冻精人工配种站一个,投资2万元。

  技术培训及资料费,投资2万元。

  兽医疫病防治费,投资2万元。

  2008年共计投资74.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1.96万元。

  2009年实施肉牛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一个,地点为卫城镇磨盘村20户,每户养牛5头,计100头,户均种草10亩,计200户,户均修圈舍40 m2,计800m2,新建黄牛配种站一个,需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2万元,自筹9.4万元。

  建半细毛羊或黑山羊示范园区40户,分别为博大乡西沟村20户,泸沽湖多舍村20户,每户养羊20只,计800只,户均修建圈舍30m2,计1200m2,户均种草10亩,计400亩,需投入资金36.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6万元,自筹10.8万元。

  建良种公牛冻精人工配种站一个,投资2万元。

  技术培训及资料费,投资2万元。

  兽医疫病防治费,投资2万元。

  2009年共计投资74.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2.18万元。

  2010实施肉牛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一个,地点为泸沽湖镇木垮村20户,每户养牛5头,计100头,户均种草10亩,计200亩,户均修建圈舍40m2,计800m2,建黄牛配种站一个,需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2万元,自筹9.4万元。

  建半细毛羊或黑山羊示范园区20户,建设地点为泸沽湖镇木垮村,户均养羊20只,计400只,户均修羊舍40m2,计800m2,户均种草10亩,计200亩,需投入资金36.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6万元,自筹10.8万元。

  建良种公牛冻精人工配种站一个,投资2万元。

  技术培训及资料费,投资2万元。

  兽医疫病防治费,投资2万元。

  2010年共计投资74.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2.08万元。

 

第四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规划期(20062010年)五年内所需资金总量为410万元。

  ()人工种草3000亩,其中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3000亩,200/亩,计60万元;草地改良3000亩,130/亩,计39万元。

  ()圈舍修建12000m280/m2,计96万元。

  ()调购二杂母牛500头,2100/头,计105万元。

  ()调购基础母羊4000只,200/只,计80万元。

  ()建良种公牛冻精人工配种站5个,20000/个,计10万元。

  ()技术培训及资料费计10万元。

  ()兽医疫病防治费计10万元。

  合计410万元

  各年所需资金为2006131.6万元,200755.8万元,200874.2万元,200974.2万元,201074.2万元。

  二、资金筹措

  本规划总投资410万元,争取以工代赈资金287.7万元,自筹122.3万元。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实施主体

  

  项目实施主体单位:盐源县以工代赈办、盐源县畜牧局。

  项目业主:规划区8个乡9个村中的300户项目农户。

第二节  实施方式

  

  ()规划由盐源县以工代赈办负责统筹,盐源县畜牧局负责组织实施。成立“盐源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以工代赈办、县畜牧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国土局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本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加强项目实施中的监督检查和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建成后进行自查和初步验收。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本项目建设实施作为我县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将项目各项任务指标纳入年度畜牧业经济发展计划,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对相关单位项目实施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职责,签订项目实施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奖惩制度,进行考核、兑现奖惩。严格实行项目实施责任单位负责制,投入资金报帐制,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计划任务顺利完成。

  ()成立项目技术组,组长由县畜牧局局长,畜牧站、草原站、兽医站的负责人担任成员。项目技术组负责制定年度项目实施方案,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在实施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第三节  工程管护

  

  项目建成后由县畜牧局统一管理,全方位进行技术服务,按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五统四分两联合”(五统: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培训、统一配种〈引种〉、统一防疫。四分:分户建圈、分户种草、分户饲养、分群管理。两联合: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联合经营,产品的联合销售。)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工程管护规章制度,乡、村党政和业务部门定期检查项目生产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新建的人工草场制定村规民约,禁止改变种草地用途和防止牲畜对草地的践踏。按照科学种草养畜方法,制定《人工草场种植及利用技术规程》、《牛、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牛、羊兽医疫病防治技术规程》,在技术上做好草场的合理利用,提高产草量,对饲养的牛、羊,做好每年定期预防接种相关疫病疫苗接种及牛羊体内外寄生虫的驱治工作,在饲养管理上严格按照饲养规程执行。加强项目中,后期生产及技术指导服务,确保项目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建设一户,成功一户。

 

第四节  实施监督

  

  规划批准后,在“盐源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组织下开展工程建设实施,将建设任务指标具体落实到规划的乡、村、社、户,制定乡、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工程实施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和科技人员职称晋升的依据。同时项目领导小组与项目农户签定建设合同,农户要承诺投资投劳参与项目实施,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上,严格按照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定期审计,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管理,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项目建设内容及投入实行公示,使项目区领导和群众知晓,并由财政、审计部门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不挤占、不挪用、不出问题。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种植3000亩多年生牧草,可改善增加规划区生态环境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粮草轮作种植的光叶紫花苕有效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种植光叶紫花苕能有效增加土壤含氮量,利于改良土壤。项目区饲养的牛、羊采用舍饲或半舍饲方式,大大减少了放牧量,同时减少了对天然草地的践踏破坏,使天然草场有修生养息的恢复时间,利于天然草地的有效恢复,提高产草量和载畜量。另一方面通过舍饲或半舍饲,牛羊生产的粪便污物只存留在圈舍内,经收集发酵后还肥于地,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故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和要求。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

  

  规划实施后,经估算各规划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

  2006年:饲养母黄牛100头,肉羊1200只,按牛繁殖成活80%计,肉羊繁殖成活150%计,每头杂交牛按市价2300元计,肉羊每只200元计,年新增杂交黄牛80头,新增肉羊1800只,合计年新增产值54.4万元。

  2007年:调购饲养母黄牛100头,肉羊400只,新增黄牛80头,新增肉羊800只,新增产值34.4万元,加上2006年已实施项目继续产生的产值54.4万元,合计新增产值88.8万元。

  2008年:调购饲养母牛100头,肉羊800只,新增黄牛80头,新增肉羊800只,新增产值34.4万元,加上20062007年已实施项目继续产生的产值88.8万元,合计新增产值132.2万元。

  2009年:调购饲养母牛100头,肉羊800只,新增黄牛80头,新增肉羊800只,新增产值34.4万元,加上20062008年已实施项目继续产生的产值132.2万元,合计新增产值166.6万元。

  2010年:调购饲养母牛100头,肉羊400只,新增黄牛80头,新增肉羊600只,新增产值30.4万元,加上20062009年已实施项目继续产生的产值166.6万元,合计新增产值227.4万元。

  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项目区每年新增优质杂交肉牛400头,新增优质肉羊8000只,每年新增产值412万元,除去饲养成本45%左右,纯收入可达226.6万元,项目户年户平均收入7553元,人平年纯收入666元。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一、通过本项目实施,能较大提高我县农村畜牧业生产综合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项目农户增收创收的能力。

  二、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农户科学种草养畜必将在项目区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从而带动相邻农户及幅射周边地区提高科学种草养畜积极性和科技水平,对我县畜牧业产业化建设,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通过本项目实施,将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对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件:

  1.编规说明

  2.盐源县草场资源现状表

  3.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草场工程建设规划表

    4.盐源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草场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