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越西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畜牧业是全县农村扶贫开发的重点行业的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十五”期间我县畜牧工作坚持以种子发展为指导,立草为业,种草养畜,全面组织实施草畜“3150”工程,加强草原建设,推进牛羊圈养,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以抓工业的理念抓畜牧业,使全县畜牧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效益显著,群众的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4年底,全县四畜存栏56.3万头(只、匹),其中:猪23.53万头,羊25.81万只,牛5.6万头;四畜出栏39.69万头(只),其中:猪25.91万头,羊12.55万只,牛1.23万头;肉类总产量2.55万吨,其中:猪肉2.08万吨,羊肉0.25万吨,牛肉0.14万吨;畜牧业产值2.639亿元(现价),占农业总产值的5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其中来自畜牧业840元,占46.5%;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进程,建设畜牧强县,提高农民在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组织化程度和畜产品质量,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与国际接轨,在今后几年里,在全县范围内选择条件适宜的地区,开展农牧业综合开发及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不仅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以工代赈资金投资方向,而且符合我州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畜牧业经济“3550”工程以及我县“五篇文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畜牧业经济“4561”工程的要求,对促进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缩小与内地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编制依据

  编制本专项的主要依据是: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1号文件)。

  2、国务院《2001---2010年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176号)。

  4、农业部《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

  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产业化 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强省的通知》

  6、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省畜牧业发展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7、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四川省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范编制试点工作方案

  8、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关于启动“三州”地区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赈办[200517号)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一、规划区域

  本规划区域安排在越西河、则普拉达河流域及成昆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群众基础较好、优势产业明显的地区,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包括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及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其中:

  1、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规划区域包括大屯乡大兴村、大同村和河东乡河东村、一棵树村共2个乡4个村200户农户876人中实施。

  2、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1)肉羊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区域包括保石乡克里村、五里箐乡马扎村、古二乡莫洛村、保安乡梨花村、瓦里觉乡依达村、白果乡白果村、书古乡红旗村、西山乡大块村、拉吉乡红旗村、丁山乡丁埝村共10个乡10200户农户912人中实施;

  (2)肉牛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区域包括保石乡洛度村、五里箐乡斯拉村、南箐乡河坎村、竹阿觉乡布石觉村、古二乡俄布村、保安乡保安村、瓦里觉乡依达村和瓦里觉村、铁西乡如阿底村、书古乡勒品村、西山乡大块村、大花乡瑞元村、拉吉乡拉吉村和则布村、河东乡新联村共13个乡15个村300户农户1263人中实施。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五年(2006-2010年)。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一、规划所形成的目标

  (一)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通过果草配套,利用果园开展种草养畜综合开发,集中成片建设,发展科技养殖示范户200户,饲养优质基础母牛300头,年出栏杂交肉牛270头;饲养三元杂交育肥猪2000头,年出栏三元杂交育肥猪1900头;养殖生态鸡20000羽,年出栏生态鸡18000羽;年新增产值268.5万元,人均增收3065元。

  (二)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1、建立肉羊科技示范园区10个,发展科技示范户200户,饲养基础母羊2000只,年新增杂交羊3000只,产值90万元。

  2、建立肉牛科技示范园区15个,发展科技示范户300户,饲养基础母牛1500头,年新增杂交肉牛1350头,产值405万元。

  3、以上二项合计年新增产值495万元,人均增收2276元。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1、利用果园集中成片种植优质牧草2000亩。

  2、圈舍新(改)建5400平方米。

  3、选购本地黄牛基础母牛300头。

  4、选购三元杂交断奶仔猪2000头。

  5、选购优质生态鸡苗20000羽。

  6、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站()2个。

  7、开展科学种草养畜培训1000人次。

  8、开展生猪、牛、生态鸡疫病防治等。

  (二)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1、种植优质牧草1900亩。

  2、圈舍改(扩)建20000平方米。

  3、选购本地黄牛基础母牛1500头。

  4、建立牛改人工授精点15个。

  5、选购本地山羊基础母羊2000只。

  6、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200只。

  7、开展种草养畜、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2500人次。

  8、开展牛羊疫病防治等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规划期(内)所需资金总量为81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700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112万元。

  四、受益人口

  本规划实施后的直接受益贫困户700户,直接受益贫困人口为3051人,占项目区总人口的8.5%,间接受益户数8214户,间接受益人口36112人。

  越西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表

  

第二章   工程建设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康藏高原东缘凉山州北部,南距州府西昌航天城133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0-102°54′、北纬28°18-28°53′,幅员面积2256平方公里,总人口24.78万人, 2004年四畜存栏56.18万头(匹、只),其中:羊25.58万只,牛5.58万头;四畜出栏39.52 万头(只),其中:羊12.48万只,牛1.2万头。

  越西县境内地形复杂,群山矗立,地势南高北低,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有缓坡地、河谷地等,其中:山地占86.38%,缓坡地占7.34%,河谷地占6.28%,境内最高阳糯雪山铧头尖4791米,最低海拔梅花乡河谷1171米,相对高差达3620米。

  越西县属于康定——雅江暖温带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温度13.3℃,年降雨量1113毫米,无霜期达270天,具有日照充足、降雨集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境内河流众多,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有利于牧草生长和牲畜的繁衍,为实施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和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和饲草饲料基础。

  全县现有农耕地23万亩,占总面积的6.99%,林地98万亩,占总面积的29.3%,可利用牧草地170万亩,占总面积的50.9%,人工种草地面积8万余亩。草场分布不平衡,牧草产量和质量因多年的超载过牧、乱垦滥伐而严重下降,牧草亩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平均550公斤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80公斤。

 

第二节  工程建设现状

  越西县属典型的山区半农半牧乡,有天然草地21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170万亩,人工草地8万余亩。长期以来一直沿袭“靠天养畜”的传统习惯,多年来由于牲畜不断发展,超载过牧,滥垦乱伐草场,重利用轻管理,导致草地严重退化,草地面积和优质可食牧草大量减少,裸地面积增加,牧草产量及质量严重下降,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于2002年实施了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县草地生产现状,全县草畜矛盾十分突出,草地植被覆盖度急剧下降,沙化程度加剧,地表径流不断增加,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危及草地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

 

第三节 规划区内贫困状况

  

  越西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十分低下,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县共有90个重点贫困村,年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0.0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9.9%,其中:年收入668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3.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95%。规划区16个乡27个村内的861436112人中,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3357户占规划区总户数的38.97%,贫困人口15316人占规划区总人口的42.4%,其中:年人均纯收入668元以下绝对贫困户10144746人占规划区总人口的13.5%。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路子窄和增收能力不强。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越西县草场工程建设,“十五”期间项目以工代赈资金90万元,开展种草养畜工程建设,发展养殖示范户233户,补充饲养本地山羊母羊达3060只,购进优质基础肉牛561头,公羊125只,人工种草1072亩,修建圈舍6734平方米,新增肉羊4187只,牛肉512头,新增产值253.4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贫困农户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越西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需要的资金扶持多,因此还需要上级部门加大以工代赈资金投入的力度,逐步解决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问题。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立草为业,调整结构,增加商品,提高效益”的方针,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我县的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养殖科技水平,统筹兼顾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继续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逐步构造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草场建设和牛羊改良为内容,以科技为支撑,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草地资源持续合理利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农民脱贫增收,坚持草场建设与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立足保护,积极建设,合理利用,加强管护,达到贫困村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共同提高,共建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项目必须本着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首先要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其次要坚持突出重点,进行连片建设;三是要注重科技含量,保证建设质量,走示范推广的路子;四是要坚持国家扶持,农户投资投劳的投入方式和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五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分别开展牛羊配套养殖;六是要坚持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主兼顾生态、社会效益的原则。

  三、目标

  ()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1、牧草种植:在大屯、河东两乡集中连片的果园内开展果草间作,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和光叶紫花苕等多年生或一年生优质牧草2000亩,其中: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牧草1500亩,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牧草500亩。

  2、建立肉牛养殖示范户60户,户均饲养优质基础母牛5头,共饲养300头;户均改(扩)建圈舍40平方米,共2400平方米;建立人工授精站()2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开展种草养畜等实用技术培训3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3、建立育肥猪养殖示范户100户,户均年饲养三元杂交育肥猪20头,每年共饲养2000只;户均改(扩)建圈舍20平方米,共2000平方米;开展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4、建立生态鸡养殖示范户40户,户均年养殖生态鸡500羽,每年共养殖20000羽;每户建造生态鸡养殖雨(凉)棚125平方米,共建401000平方米;开展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2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5、项目建成后进一步提高出栏率、商品率,达到养殖示范户年可出栏杂交肉牛270头,年可出栏三元杂交育肥猪1900头,年可出栏生态鸡18000羽,年新增产值268.5万元。

  ()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1、在规划区内的13个乡15个村,建设肉牛科技示范园区15个,每个园区发展养殖示范户20户共计300户,户均饲养优质基础母牛5头,共饲养1500头;按每饲养1头基础母牛需配套种草1亩计,共需配套种草1500亩,其中: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90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600亩。

  2、在规划区内的10个乡10个村,建立肉羊科技示范园区10个,每个园区发展养殖户20户共计200户,户均饲养优质基础母羊10只,共饲养2000只;每户投放优质波尔山羊种公羊1只,共200只;按每饲养5只基础母羊需配套种草1亩计,共需配套种草400亩,其中: 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30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100亩。

  3、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杂交牛1350头,新增杂交肉羊3000只,年新增产值495万元。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本规划安排在越西河、则普拉达河流域及成昆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群众基础较好、优势产业明显的地区实施,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包括大屯乡大兴村和大同村、河东乡河东村和一棵树村、保石乡克里村和洛度村、五里箐乡马扎村和斯拉村、古二乡莫洛村和俄布村、保安乡梨花村和保安村、瓦里觉乡依达村和瓦里觉村、白果乡白果村、书古乡红旗村和勒品村、西山乡大块村、拉吉乡红旗村、拉吉村和则布村、丁山乡丁埝村、南箐乡河坎村、竹阿觉乡布石觉村、铁西乡如阿底村、大花乡瑞元村、河东乡新联村共16个乡27个村700户农户中实施。

  二、建设任务

  (一)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1、牧草种植:在大屯、河东两乡集中连片的果园内开展果草间作,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和光叶紫花苕等多年生或一年生优质牧草2000亩,其中: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牧草1500亩,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牧草500亩。

  2、肉牛养殖示范户建设:在大屯乡大兴村与河东乡一棵树村各选择30户信誉较好、有一定饲养经验的农户开展肉牛养殖示范户建设,共60户,户均饲养优质基础母牛5头,共饲养300头;户均改(扩)建圈舍40平方米,共2400平方米;建立人工授精站()2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开展种草养畜等实用技术培训3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3、育肥猪养殖示范户建设:在河东乡河东村选择100户农户开展育肥猪养殖示范户建设,户均年饲养三元杂交育肥猪20头,每年共饲养2000头;户均改(扩)建圈舍20平方米,共2000平方米;开展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4、生态鸡养殖示范户建设:在大屯乡大同村选择40户农户开展生态鸡养殖示范户建设,户均年养殖生态鸡500羽,每年共养殖20000羽;每户建造生态鸡养殖雨(凉)棚125平方米,共建401000平方米;开展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2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二)畜牧科技示范园区项目:

  1、肉牛养殖示范户建设:在保石乡洛度村、五里箐乡斯拉村、南箐乡河坎村、竹阿觉乡布石觉村、古二乡俄布村、保安乡保安村、瓦里觉乡依达村和瓦里觉村、铁西乡如阿底村、书古乡勒品村、西山乡大块村、大花乡瑞元村、拉吉乡拉吉村和则布村、河东乡新联村共13个乡15个村中选择300户农户开展肉牛养殖示范户建设。户均调购优质基础母牛5头,共1500头;按照1头基础母牛种植1亩牧草的标准,户均人工种草5亩,其中: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3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2亩,300户农户共计种植优质牧草1500亩,其中: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90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600亩;户均改(扩)建圈舍40平方米,共12000平方米;建立人工授精点15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开展种草养畜等实用技术培训15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肉羊养殖示范户建设:在保石乡克里村、五里箐乡马扎村、古二乡莫洛村、保安乡梨花村、瓦里觉乡依达村、白果乡白果村、书古乡红旗村、西山乡大块村、拉吉乡红旗村、丁山乡丁埝村共10个乡10村选择200户信誉较好、有一定饲养经验的农户开展肉羊养殖示范户建设。户均调购优质基础母羊10只共2000只,引进优质波尔山羊种公羊每户1只共200只;按照每5只基础母羊种植1亩牧草的标准,户均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共2亩,其中: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1.5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0.5亩,200户农户共需种植优质牧草400亩,其中: 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30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100亩;户均改(扩)建圈舍40平方米,共8000平方米;开展种草养畜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第三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2006年,在大屯乡大兴村和大同村实施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在大兴村选择30户农户开展肉牛养殖示范户建设,在大同村选择40户农户开展生态鸡养殖示范户建设;人工种草1000亩,其中: 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75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250亩;肉牛养殖示范户户均圈舍改造40平方米共1200平方米,生态鸡养殖示范户户均圈舍改造25平方米共1000平方米,两项合计共需圈舍改造2200平方米;户均养殖优质基础母牛5头共150头,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站()1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户均养殖生态鸡500羽共20000羽;开展技术培训35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007年,在河东乡河东村选择100户农户一棵树村选择30户农户实施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分别开展育肥猪养殖示范户建设与肉牛养殖示范户建设。人工种草1000亩,其中: 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75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250亩;育肥猪养殖示范户户均圈舍改造20平方米共2000平方米,肉牛养殖示范户户均圈舍改造40平方米共1200平方米,两项共需开展圈舍改造3200平方米;户均养殖优质基础母牛5头共150头,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站()1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户均养殖育肥猪20头共2000头;开展技术培训65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在保石乡洛度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克里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五里箐乡斯拉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马扎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南箐乡河坎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共3个乡5个村肉牛科技示范园区360户,肉羊科技示范园区240户。人工种草肉牛园区户均5亩,肉羊园区户均2亩,共380亩,其中: 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24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140亩;圈舍改造户均40平方米,共4000平方米;户均饲养5头基础母牛,共300头,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点3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户均饲养基础母羊10只,共400只,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40只,开展技术培训5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008年,在瓦里觉乡依达村选择40户农户分别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与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瓦里觉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古二乡俄布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洛莫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保安乡保安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梨花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竹阿觉乡布石觉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铁西乡如阿底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白果乡白果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共6个乡9个村肉牛科技示范园区6120户,肉羊科技示范园区480户。人工种草肉牛园区户均5亩,肉羊园区户均2亩,共760亩,其中: 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48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280亩;圈舍改造户均40平方米,共8000平方米;户均饲养5头基础母牛,共600头,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点6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户均饲养基础母羊10只,共800只,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80只,开展技术培训10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009年,在书古乡勒品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红旗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西山乡大块村选择40户农户分别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与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花乡瑞元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共3个乡4个村肉牛科技示范园区360户,肉羊科技示范园区240户。人工种草肉牛园区户均5亩,肉羊园区户均2亩,共380亩,其中: 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24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140亩;圈舍改造户均40平方米,共4000平方米;户均饲养5头基础母牛,共300头,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点3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户均饲养基础母羊10只,共400只,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40只,开展技术培训5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010年,在拉吉乡拉吉村和则布村各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红旗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丁山乡丁埝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河东乡新联村选择20户农户开展肉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共3个乡5个村肉牛科技示范园区360户,肉羊科技示范园区240户。人工种草肉牛园区户均5亩,肉羊园区户均2亩,共380亩,其中: 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等多年生优质牧草240亩,种植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优质牧草140亩;圈舍改造户均40平方米,共4000平方米;户均饲养5头基础母牛,共300头,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点3个,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户均饲养基础母羊10只,共400只,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40只,开展技术培训5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第四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1、人工种草:2000亩×200/                  40万元

  2、圈舍改(扩)建5400平方米×50/平方米   27万元

  3、调购基础母牛300头×2000/             60万元

  4、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站()2个×5万元/         10万元

  5、选购三元杂交断奶仔猪2000头×150          30万元

  6、选购优质生态鸡苗20000羽×10/       20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20万元

  8、疫病防治费                                   20万元

  以上8项合计共需投资227万元,其中:请求以工代赈资金解决200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27万元。

  二、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1、种植优质牧草1900亩×200/           38万元

  2、圈舍新(改)建20000平方米×50/平方米      100万元

  3、选购本地黄牛基础母牛1500头×1500/头     225万元

  4、建立牛改人工授精点15个×2万元/个       30万元

  5、选购本地山羊基础母羊2000只×350/只     70万元

  6、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200只×3000/只        60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50万元

  8、疫病防治费                  12万元

  以上8项合计共需投资585万元,其中:请求国家以工代赈资金解决50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85万元。

  三、资金筹措

  规划期(5年)内所需资金总量为812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700万元,项目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112万元。其中:草畜综合开发示范项目227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00万元,项目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27万元;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585万元,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500万元,项目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85万元。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实施主体

  

  本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和项目业主为越西县畜牧局,该局为越西县人民政府,畜牧事业管理与服务机构,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下设有畜牧、兽医、改良、草原和科教五个站;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57人,其中高级畜牧师、畜级兽医师各1人,畜牧师11人,兽医师6人,助理畜牧师10人,助理兽医师9人,技术员1人,都具有较高的牧草种植、牲畜改良、兽医疫病防治的实际操作技能。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以工代赈草场建设等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技术实施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提供了技术保证。

  

第二节   实施方式

  

  一、规划实施的组织形式及部门协调办法

  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畜牧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计划局、以工代赈办、畜牧、财政、审计、林业、扶贫办负责人为成员的“越西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畜牧局,由县畜牧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要求,制定项目实施的方针、政策和配套措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负责该项目资金管理、调度、审计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物资和设备的招标、调运、存储和分配,管理项目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编制各种报表,掌握实施进度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二、项目管理及有关制度

  成立由县畜牧局局长任组长,畜牧局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草原站、畜牧站、兽医站、科教站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等人员为成员的项目技术小组,主要负责组织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及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施工指导和检查验收;组织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咨询,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纳入年度经济发展计划,摆上项目乡党委、政府、业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实行“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重视、鼓励、支持、发挥科技人员参与项目建设,对相关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奖惩制度,进行考核,兑现奖惩,业绩作为干部、科技人员年度考核、晋升、晋级的主要依据;严格实行项目实施责任单位负责制、资金报帐制、工程质量责任制和法人责任制,同时在项目建设前,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户签订建设合同,农户要承诺投资、投劳,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三节   工程管护

  

  项目建成后,为确保项目长久见效,由县畜牧局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生产,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按照统一供种、分户饲养、统一销售的原则进行运作。为达到“一年建设、长久受益”和“开发一片、成功一片”的目的,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理主体,制定相应的工程管理通告及管护规章制度,由县、乡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定期检查管理和维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长久保护。制定管护措施和村规民约,分片分段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禁止擅自改变种草地用途和防止人畜践踏。进一步加强项目后续建设与管理,通过组织引导项目示范户大力发展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专合组织,开展互助合作,搞好畜产品的流通经营,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第四节   实施监督

  

  一、工程建设管理

  1、狠抓落实,将项目计划任务分解到项目乡,与项目乡主要领导签订承包责任书(承包基数按承包任务的90%计奖),采取“一级抓一级,落实包干”,实行“责、权、利”挂钩的方式。同时,县畜牧局将项目生产任务落实到各场、站,再由实施站具体落实到人,组建项目实施技术组,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环环相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参与项目实施的工作人员必须先缴纳风险金,到项目结束时,核实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优奖劣惩,同经济挂钩。

  3、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开展工作评比,不断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扬长避短。

  4、组织业务骨干对各养殖示范户实行技术承包服务,帮助他们改善经营方式,达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5、对项目乡以村、组为单位将示范户造册,分户建卡,建立项目档案。

   二、资金监督管理

   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定期审计、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管理,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投入实行公示制,使项目区领导和群众知晓,并由财政、审计部门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不挤占、不挪用、不出问题。

   三、技术管理

  本专项规划各分项目在疫病监控、圈舍要求、品种选择、饲草、饲料、养殖监控及产品检测等方面,均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制定颁布的《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NY/T5128-2002)、《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5033-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管理准则》(NY/T5038-2001)及《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NY/T5151-2002)的标准和要求实施。

  

第五章   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首先通过人工种草从根本上提高了项目村天然草地的植被覆盖度,使日趋恶化的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并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其次项目村牛羊的饲养方式由传统的放养转变为圈养,可有效减轻草食牲畜对天然草地的破坏,缓解日益突出的草畜矛盾,第三通过实施圈养,牛羊粪便等污物在圈舍内集中收集,再作无害化处理或经发酵生产沼气后再作肥料还田还草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使之无法对环境产生污染。

  

第二节   工程效益评价

  

  通过项目的实施,经估算各规划年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

  2006年,开展农牧业综合开发调购优质基础母牛150头,生态鸡20000羽,按牛繁殖成活率90%,生态鸡90%,出栏率100%,商品率100%,年可出栏杂交牛135头,出栏生态鸡18000羽,每头肉牛按3000元计,每羽生态鸡按25元计,年新增产值85.5万元。。

  2007年,开展农牧业综合开发调购优质基础母牛150头,三元杂交仔猪2000头,按牛繁殖成活率90%,三元杂交猪成活率95%,出栏率100%,商品率100%,每年可新增出栏杂交牛135头,出栏育肥猪1900头,每头肉牛按3000元计,每头育肥猪按750元计,年新增产值183万元;开展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调购饲养母牛300头,母羊400只,按牛繁殖成活率90%,羊繁殖成活率150%,出栏率100%,商品率100%,每年可新增出栏杂交牛270头,出栏肉羊600只,每头肉牛按3000元计,每只肉羊按300元计,年新增产值99万元。二项合计新增产值282万元,加上2006年已实施项目在本年度继续产生的产值85.5万元,共新增产值367.5万元。

  2008年,开展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调购饲养母牛600头,母羊800只,按牛繁殖成活率90%,羊繁殖成活率150%,出栏率100%,商品率100%,每年可新增出栏杂交牛540头,出栏肉羊1200只,每头肉牛按3000元计,每只肉羊按300元计,年新增产值198万元;加上2006-2007年已实施项目在本年度继续产生的产值367.5万元,共可新增产值565.5万元。

  2009年,开展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调购饲养母牛300头,母羊400只,按牛繁殖成活率90%,羊繁殖成活率150%,出栏率100%,商品率100%,每年可新增出栏杂交牛270头,出栏肉羊600只,每头肉牛按3000元计,每只肉羊按300元计,年新增产值99万元;加上2006-2008年已实施项目在本年度继续产生的产值565.5万元,共可新增产值664.5万元。

  2010年,开展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调购饲养母牛300头,母羊400只,按牛繁殖成活率90%,羊繁殖成活率150%,出栏率100%,商品率100%,每年可新增出栏杂交牛270头,出栏肉羊600只,每头肉牛按3000元计,每只肉羊按300元计,年新增产值99万元;加上2006-2009年已实施项目在本年度继续产生的产值664.5万元,共可新增产值763.5万元。

  项目实施五年中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446.5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获效益763.5万元,使700户项目示范户长期受益。因此,项目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该项目的实施,可使项目乡、村的草地畜牧业的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有效缓解草畜矛盾,提高饲草品质,通过示范户的带动,必将推动种草养畜、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等牧业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先进的生产方式、经营理念的普及,从而引领广大农牧民走种草养畜、增收致富之路,大大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生产和生存环境,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文明与进步向前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越西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