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喜德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半农半牧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畜牧业是喜德农村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也是农村扶贫开发的重点行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牛羊生产在畜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与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04年末四畜存栏48.8万头(只),其中牛4万头,羊30.4万只(其中山羊13.6万只)。四畜出栏26万头(只),其中牛0.6万头,羊12.8万只(其中山羊6万只)。畜牧业产值14255万元(现价),占农业总产值的46%。农民人均纯收入1753元,其中畜牧业912元,占52%。肉类总产量1.46万吨,其中牛羊肉0.34万吨,占23.3%,猪肉0.94万吨,占64.4%,是牛羊肉的2.76倍。从上述肉类产量来分析,仅管有114万亩天然草场和14.5万亩的人工种草地,但是喜德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不合理,仍是以猪肉为主。近年来世界性的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草食动物中的牛羊肉消费比例快速攀升,需求量逐年增大,为大力发展牛羊生产带来了大好机遇。但是由于牛羊品种、草料、饲养方式等方面原因也存在巨大挑战。一方面草场生态恶化,草场畜牧业经济效益日益降低,另一方面草场畜牧业仍以原始畜种生产性能低、周期长和以数量型为主要特征,生产水平低,必须一方面通过大面积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另一方面,通过畜种杂交改良来实现。因此,亟需国家大量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喜德牛羊畜种和大量轮歇地等资源优势,实施以工代赈草场建设项目,大力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和牛羊杂交改良,既符合我国优生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的产业政策,又符合国家以工代赈的投资方向,更符合我州拓展“两线”、发展“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畜牧经济“3550”工程以及我县“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畜牧经济“1615”工程的要求,对促进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缩小与内地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编制依据

  近年来国家农业政策不断调整到有利于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相关产业的发展上。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1号文件)。

  2、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4、农业部《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

  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产业化 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强省的通知》。

  6、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省畜牧业发展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7、四川省以工代赈《四川省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方案》。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一、规划区域

  本规划区域拟安排在安宁河流域、孙水河流域及成昆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实施,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形成产业,包括冕山镇小山村、洛发村,拉克乡四合村、干拖村,鲁基乡大埂村、依洛洛村,李子乡史觉村、洛乃格村,且拖乡且拖村、三甘果村,两河口镇洛甘村、三合村,贺波洛乡桌古村、跃进村,光明镇甘哈觉莫村、炭山村,东河乡东河村、瓦尔村,红莫镇司金村、果布村共10个乡(镇)20个村40个社5002250人,大部分村为“万村扶贫村”。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五年(20062010年)。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一、规划所形成的目标

  1、建设肉牛示范户200户,饲养母牛1000头,新增杂交肉牛800头,产值120万元。

  2、建设肉羊示范户300户,饲养母羊3000只,新增杂交肉羊4500只,产值180万元。

  3、年新增产值3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种植优质牧草共1500亩。

  2、圈舍新(改)建10000平方米。

  3、调购本地黄牛母牛1000头。

  4、建立黄牛人工授精点10个。

  5、调购本地山羊母羊3000只。

  6、引进波尔山羊公羊300只。

  7、开展科学种草养畜培训1500人次。

  8、开展牛羊疫病防治等。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规划期2006年——2010年共五年所需资金总量为500万元(每年均为100万元),资金筹措为: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400万元(每年均为80万元),占80%,地方配套及项目农户投劳折资100万元(每年均为20万元),占20%

  四、受益人口

  本规划实施的受益人口为2250人,占项目村人口24446人的人的9.2%

  喜德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表

 

第二章  草场工程建设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草场资源情况

 

  一、地理位置

  喜德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位于东径102°12′—102°43′、北纬27°53′—28°31′,北与越西县接壤,东与昭觉县相连,西与冕宁县相接,南与西昌市毗邻,全县南北长70.8公里,东西宽59.4公里,幅员面积2206平方公里。折合331.12万亩,其中常耕地面积21.16万亩,占6.39%,天然草场面积114.03万亩,占34.44%,其中可利用草场95.19万亩,占草场面积的83.48%,林地面积36.6万亩,占11.05%。全县辖24个乡(镇)、169个村,全县总人口15.2万人。

  二、地形地貌

  喜德县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系东属大凉山西坡,西属小相岭余脉。境内地形复杂,群山矗立,河流切割剧烈。海拔高差悬殊大,境内最高海拔4500米,最低海拔1580米,主要山脉有瓦吉木梁子、红莫梁子、玛姑梁子等,地形以中山为主,占总面积的70%以上,高山及亚高山占22%,平坝(河谷)仅占3.8%。境内河流除尼波河为大度河水系外其余均为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孙水河、热水河、深沟河、东河、西河、尼波河等,共有大小支流15条。

  三、气候特点

  喜德属低纬度高海拔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干燥,夏凉湿润,无明显四季差别,年均气温14.1℃,气温日差11.9℃,无霜期255天,年均降雨量1006毫米,5月中旬至10月中旬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4%888.9毫米),年均日照2053小时,具有日照充足、降雨集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生长和优质牛羊饲养。

  四、草场资源现状

  全县农耕地面积(含轮歇地)42.98万亩,其中常耕地21.16万亩。土壤分为10个土类,14个亚类,40个土属,18个土种,天然草场114.03万亩,人工种草每年14.5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3万亩)。草场分布不平衡,大多数分布在瓦吉木梁子、红莫梁子、玛姑梁子等几大梁子。牧草产量和质量也严重下降,牧草亩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545.5公斤下降到现在的275公斤。

第二节  规划区内的贫困现状

 

  喜德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规划区20个村585524446人中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贫困户1987户占33.9%,贫困人口8723人占35.7%,其中年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绝对贫困户7533306人占13.5%。规划项目区贫困农户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路子窄和增收能力不强。尚未形成主导产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尚未见效。

 

第三节  草场工程建设现状

 

  喜德县有天然草场114.03万亩,人工草场14.5万亩(其中一年生草场11.5万亩,多年生草场3亩)。天然草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玛姑、瓦吉木、红莫等几大梁子,并且由于超载过牧,滥垦草场,重利用、轻管护,导致草场严重退化,牧草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畜草矛盾突出,产草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545.5公斤/亩,下降到现在的275公斤/亩,全县牧草合理载畜量30万个羊单位,而2004年底全县有65万个羊单位,草场超载116.7%,草场植被衰退而沙化或被有毒有害及劣质草滋生。同时因雨旱的季节性使牧草供应季节也不均衡,形成“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另外喜德人工草场14.5万亩,但绝大多数(11.5万亩)为一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牧草较少(3万亩),产草量在2500公斤/亩左右,人工草场对缓解草畜矛盾和弥补冬春牧草的不足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面积过小,品种单一,还未真正形成产业。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喜德县草场工程建设“十五”期间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5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资投劳50万元,开展种草养畜工程建设,购本地山羊母羊4158只,肉牛1011头,波尔山羊母羊211只,公羊5只,人工种草1387亩,修建圈舍10510平方米,新增肉羊6237只,牛肉809头,波尔山羊316只,新增产值355.2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贫困农户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喜德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需要的资金扶持多,因此还需要国家加大以工代赈资金对我县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逐步解决项目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问题。

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立草为业,调整结构,增加商品,提高效益”的方针,以草场建设和牛羊改良为内容,以科技为支撑,以实现贫困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为目标。

  二、原则

  坚持项目在贫困村集中连片实施的整村推进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原则,坚持国家扶持与项目户投资投劳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主兼顾生态、社会效益的原则。

  三、目标

  建设草场工程项目肉牛示范户200户,户均饲养基础母牛5头以上,共1000头;肉羊示范户300户,户均饲养山羊母羊10只以上共3000只;每户波尔山羊公羊1只共300只;每户配套种草3亩以上共1500亩。

  项目建成后五年可新增杂交肉牛800头,杂交肉羊4500只,新增产值900万元,人均年增收1500元。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本规划项目拟在安宁河流域、孙水河流域及成昆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实施,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形成产业化,布局为:冕山镇小山村、洛发村,拉克乡四合村、干拖村,鲁基乡大埂村、依洛洛村,李子乡史觉村、洛乃格村,且拖乡且拖村、三甘果村,两河口镇洛甘村、三合村,贺波洛乡桌古村、跃进村,光明镇甘哈觉莫村、炭山村,东河乡东河村、瓦尔村,红莫镇司金村、果布村共10个乡(镇)20个村中分年实施,每年2个乡(镇)4个村。

  二、建设任务

  1、肉牛示范户:拉克乡四合村、干拖村,贺波洛乡桌古村、跃进村,光明镇甘哈觉莫村、炭山村,冕山镇小山村,鲁基乡大埂村,李子乡史觉村,红莫镇司金村,共10个村,每村20户共200户,户均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等多年生牧草1亩和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牧草2亩共600亩,圈舍新(改)建每户20平方米共4000平方米,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1000头,建立黄牛人工授精点10个,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开展科学种草养牛技术培训6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肉羊示范户:且拖乡且拖村、三甘果村,两河口镇洛甘村、三合村,东河乡东河村、瓦尔村,冕山镇洛发村,鲁基乡依洛洛村,李子乡洛乃格村,红莫镇果布村共10个村,每村30户共300户,户均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等多年生1亩和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牧草2亩共900亩,圈舍新(改)建每户20平方米共6000平方米,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0只共3000只,引进波尔山羊公羊每户1只共300只,开展科学种草养羊技术培训9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第三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2006年拉克乡干拖村肉牛示范户20户、四合村肉牛示范户20户,且拖乡且拖村肉羊示范户30户、三甘果村肉羊示范户30户,共2乡(镇)4村肉牛示范户40户,肉羊示范户60户,人工种草每户3亩共300亩,圈舍新(改)建每户20平方米共2000平方米,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200头,建立黄牛人工授精点2个,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0只共600只,引进波尔山羊60只,开展技术培训3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007年贺波洛乡跃进村肉牛示范户20户、桌古村肉牛示范户20户,两河口镇洛甘村肉羊示范户30户、三合村肉羊示范户30户,共2乡(镇)4村肉牛示范户40户,肉羊示范户60户,人工种草每户3亩共300亩,圈舍新(改)建每户20平方米共2000平方米,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200头,建立黄牛人工授精点2个,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0只共600只,引进波尔山羊60只,开展技术培训3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008年光明镇甘哈觉莫村肉牛示范户20户、炭山村肉牛示范户20户,东河乡瓦尔村肉羊示范户30户、东河村肉羊示范户30户,共2乡(镇)4村肉牛示范户40户,肉羊示范户60户,人工种草每户3亩共300亩,圈舍新(改)建每户20平方米共2000平方米,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200头,建立黄牛人工授精点2个,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0只共600只,引进波尔山羊60只,开展技术培训3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009年冕山镇小山村肉牛示范户20户、洛发村肉羊示范户30户,鲁基乡大埂村肉牛示范户20户、依洛洛村肉羊示范户30户,共2乡(镇)4村肉牛示范户40户,肉羊示范户60户,人工种草每户3亩共300亩,圈舍新(改)建每户20平方米共2000平方米,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200头,建立黄牛人工授精点2个,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0只共600只,引进波尔山羊60只,开展技术培训3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2010年红莫镇果布村肉羊示范户30户、司金村肉牛示范户20户,李子乡洛乃格村肉羊示范户30户、史觉村肉牛示范户20户,共2乡(镇)4村肉牛示范户40户,肉羊示范户60户,人工种草每户3亩共300亩,圈舍新(改)建每户20平方米共2000平方米,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200头,建立黄牛人工授精点2个,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0只共600只,引进波尔山羊60只,开展技术培训300人次,开展疫病防治等。

 

第四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规划期(5年)内所需资金总量为500万元,每年资金需求量为100万元,其中所需以工代赈资金按2004年以工代赈资金额度80万元计算,每年均为80万元(占80%),5年共400万元;项目户投劳折资每年均为20万元(占20%),5年共100万元。

  规划期内五年投资估算为:

  1、人工种草1500亩×200/                30万元

  2、圈舍新(改)建10000平方米×50/平方米  50万元

  3、调购母牛1000头×1200/              120万元

  4、牛人工授精费1000头×100/            10万元

  5、调购母羊3000只×350/               105万元

  6、引进波尔山羊公羊300只×5000/       150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20万元

  8、疫病防治费                               15万元

   合计                                    500万元

  规划期内每年所需资金:

  1、人工种草300亩×200/                  6万元

  2、圈舍新(改)建2000平方米×50/平方米   10万元

  3、调购母牛200头×1200/                24万元

  4、牛人工授精费200头×100/              2万元

  5、调购母羊600只×350/                 21万元

  6、引进公羊60只×5000/                 30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4万元

  8、疫病防治费                                3万元

   合计                                    100万元

  资金筹措为:每年申请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地方配套及项目农户投劳折资20万元。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实施主体

 

  本项目实施主体单位为喜德县以工代赈办,项目业主喜德县畜牧局。县畜牧局是喜德县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技术力量较强,有高级技术人员1人,中级12人,初级18人,技术服务机构健全,设有畜牧站、兽医防检站、草原站、科教站等,多次承担国家、省、州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技术实施等方面的经验,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该类项目经过20032004年两年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为本项目的实施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第二节  实施方式

 

  一、规划实施的组织形式及部门协调办法

  成立“喜德县以工代赈草场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以工代赈办、县畜牧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国土局等单位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本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加强项目实施中的监督检查和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结束时进行自查和初步验收。

  二、项目管理及有关制度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项目各项任务指标纳入年度经济发展计划,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对有关单位的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奖惩制度,进行考核,兑现奖惩。严格实行项目实施责任单位负责制、资金报帐制、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四项制度”,确保计划任务完成。

  成立项目技术小组,组长由畜牧局副局长、高级畜牧师担任,成员由科教站、畜牧站、草原站、兽医站的负责人担任,技术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开展试验示范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第三节  工程管护

 

  项目建成后由县畜牧局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生产,全方位进行技术服务。项目按照统一供种、分户饲养、统一组织销售的原则进行运作。为达到“一年建设、长久受益”和“开发一片、成功一片”的目的,要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理主体,制定相应的工程管护规章制度,县、乡党政和业务部门定期检查管理和维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草场保护和牲畜放牧要制定村规民约,禁止改变种草地用途和防止牲畜对草地的践踏。

 

第四节  实施监督

 

  一、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中要建立责任制,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乡、村、组干部和技术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职务和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依据,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同时项目领导小组与项目农户签订建设合同,农户要承诺投劳参与项目实施,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资金监督管理

  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定期审计、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管理,按“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对资金实行公示,使项目区领导和群众知晓,并由以工代赈办、财政、审计部门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不挤占、不挪用、不出问题。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实施过程的牛羊饲养采用圈养舍饲方式进行,产生的粪便污物只在圈舍内,经收集发酵后作肥料用,对环境无污染。同时种草还可增加植被,改良土壤,改善环境,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二节  经济效益评价

 

  规划实施后,经估算各规划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

  2006年:调购饲养母牛200头,母羊600只,按牛繁殖成活率80%,羊繁殖成活率150%,每头杂交牛1500元,每只杂交羊400元计,新增黄牛160头,新增肉羊900只,新增产值60万元。

  2007年:调购饲养母牛200头,母羊600只,新增黄牛160头,新增肉羊900只,新增产值60万元,加上2006年已实施项目继续产生的产值60万元共120万元。

  2008年:调购饲养母牛200头,母羊600只,新增黄牛160头,新增肉羊900只,新增产值60万元,加上2006年、2007年已实施项目继续产业的产值120万元共180万元。

  2009年:调购饲养母牛200头,母羊600只,新增黄牛160头,新增肉羊900只,新增产值60万元,加上20062008年已实施项目继续产生的产值180万元共240万元。

  2010年:调购饲养母牛200头,母羊600只,新增黄牛160头,新增肉羊900只,新增产值60万元,加上20062009年已实施项目继续产业的产值240万元共300万元。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提高牧业生产综合能力,缓解草畜矛盾,增加项目农户经济收入,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选择,提高他们种草养畜的积极性而起带头示范作用,带动相邻群众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县种草养畜积极性和科技水平提高。同时本项目的开展,提高牛羊生产性能和品质,提高出栏率、商品率,促进全县畜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另外将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对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地区社会的长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喜德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