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规划概述

 

第一节 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

  雷波县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畜牧业是雷波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村扶贫开发的重点行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牛羊等草食畜生产在畜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据统计,2004年末全县四畜存栏41.97万头只,其中牛3.4万头、羊19.31万只(其中山羊13.53万只);四畜出栏30万头只,其中牛0.587万头,羊11.78万只。畜牧业产值2.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元,其中畜牧业收入735.8元,占41.2%。肉类总产量1.845万吨,其中牛羊肉产量0.31万吨,占16.8%,猪肉1.45万吨,是牛羊肉的4.68倍。从上述肉类产量来分析,雷波人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不合理,仍以猪肉为主。近年来世界性的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草食动物中的牛羊肉消费比例快速攀升,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的草食动物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大,溪洛渡巨型电站的开工建设更是为我县加快牛羊等草食畜生产带来了大好机遇。但畜牧业生产发展也面临牛羊品种退化、饲草饲料缺乏、饲养方式落后等许多困难。首先,我县农牧民受传统风俗的影响,以牲畜存栏数的多少代表富裕程度,形成了存栏数多而出栏数却很低,商品率低;其次,由于畜禽品种改良速度缓慢,饲养方式落后,我县原始畜种生产性能低、饲养周期长、生产水平低;第三,草地利用不均衡,尽管我县有173.6万亩天然草场和4.5万亩人工草地,但由于天然草场生态恶化,人工草地利用率低,草场畜牧业经济效益日益降低,必须通过大面积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和引进优良品种对当地畜种进行杂交改良来实现牛羊等草食畜的快速发展。因此,亟需国家投入大量以工代赈资金,充分利用雷波大量冬闲地、轮歇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和牛羊杂交改良,促进雷波畜牧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依据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省人民政府也提出把我省建设成畜牧业强省的口号。为此,我县根据以下政策文件编制了《雷波以工代赈“十一五”草场建设专项规划》。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1号文件)

  2、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1]76号)

  4、农业部《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

  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强省的通知》

  6、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7、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一、规划区域

  本规划区域包括汶水镇的香樟村、彭加村、太平村、汶水村、红花村、马道子村、莲花村,山棱岗乡的竹尔村,谷堆乡的大谷堆村,长河乡的竹竿村,箐口乡的核桃村、大堡村,海湾乡的麻柳村,帕哈乡的特门村、八合村等共7个乡(镇)15个村68个组259112447人。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5年,即2006-2010年。

 

第三节  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一、规划所形成的目标

  1、建设肉牛示范户300户,饲养母牛1500头,新增杂交肉牛3150头,产值472.5万元。

  2、建设肉羊示范户300户,饲养母羊4500只,新增肉羊20250只,产值607.5万元。

  3、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4170亩,产鲜草3127.5万公斤,产值312.75万元。

  4、累计新增产值1392.75万元,扣除40%的成本,获纯利835.65万元。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人工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4170亩,其中示范户种植1800亩。

  2、每户新建圈舍30M2,共18000M 2

  3、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1500头。

  4、建人工授精点15个。

  5、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5只,共4500只。

  6、引进优质种公羊每户1只,共300只。其中南江黄羊100只,美姑黑山羊200只。

  7、开展科学种草养畜培训3000人次。

  8、开展牛羊疫病防治等。

  三、投资估算

  规划期内(5年)所需资金总量为813万元,每年162.6万元,其中所需以工代赈资金为每年130万元(占80%),5年合计65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每年32.6万元(占20%),5年合计163万元,按项目建设内容估算如下:

  1、人工种草83.4万元。

  2、圈舍新建150万元。

   3、调购母牛270万元。

  4、建人工授精点12万元。

  5、调购母羊180万元。

  6、引进优质种公羊30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45万元。

  8、疫病防治费42.6万元。

  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650万元,每年130万元,占80%,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163万元,每年32.6万元,占20%

  2006年所需资金162.6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2007年所需资金162.6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2008年所需资金162.6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2009年所需资金162.6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2010年所需资金162.6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四、受益人口

  本规划区域受益人口为12447人,其中:直接受益人口2400人。

  雷波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十一五”规划表

 

第二章  草场工程建设现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草场资源情况

  

  一、地理位置

  雷波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大凉山东侧小凉山区。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3°10?-103°52?,北纬27°49?-28°38?之间,北与屏山、马边县接壤,西以黄茅埂山脊与美姑、昭觉县毗邻,南与金阳县相连,东隔金沙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全县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80公里,幅员面积2932平方公里(折合439.8万亩),耕地面积24.4万亩,仅占幅员面积的5.5%,天然草场面积173.6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9.47%,其中可利用草场147.57万亩,占草场面积的85%,全县辖10个工委49个乡镇279个村,全县总人口2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3万人。

  二、地形地貌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横断山脉东段的小凉山区,中南褶断山地,是以山地为主的县,山地面积约为2443.2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3.8%。地势西高东低,略向北倾斜,境内群山起伏,高山峡谷,东西相间,南北纵横。海拔高差悬殊大,最高峰狮子山4076.5米,最低点大岩洞金沙江水面325米,相对高差达3751.5米。山脊与地质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山脉多呈南北向和北东向延伸。西部大风顶、黄茅埂、龙头山、狮子山、白草坡高度在3500米以上,属大凉山山脉,东部山峰多在2500-3000米之间,属大凉山山脉的分支余脉。境内溪流密集,呈辐射状分布于大小山间,皆属金沙江水系,金沙江经金阳县注入我县,境内全长135公里。此外,还有西宁河、西苏角河、溜筒河等主要河流,湖泊有马湖和落水湖。

  三、气候特点

  雷波县地处湿润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西南边缘,属典型春旱夏雨气候区,春季温和,夏季不炎热,秋季凉爽,冬季阴冷,无严寒,常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70天,年均降雨量860mm5-10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5%左右,11-4月为干季,降雨量仅占15%左右,年均日照1225小时,具有降雨丰富,日照较少,霜雪稍多,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群众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同时,形成北部、西部及高山低温、多雨、少日,处于东部南部的金沙江河谷干热地带,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生长和饲养牛羊等草食畜。

  四、草场资源现状

  雷波县有耕地面积24.4万亩,土壤分为9个土类,20个亚类,18个土属,51个土种。天然草场173.6万亩,可利用面积147.57万亩,占草地面积的85%,人工种草4.5万亩。全县的草山草坡宽广,草地规模大小不一,既有农隙草地,又有成片草地,成片草地主要分布在觉都、黄茅埂、龙头山、狮子山、白草坡、火草坪等地。牧草产量和质量已严重下降,全县草地平均亩产鲜草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561.3公斤下降到现在的450公斤。

 

第二节  规划区的贫困现状

  

  雷波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规划区15个村68个组259112447人中,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0018人,占80.5%,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在882-1000元的有1908人,占15.3%,年人均纯收入在637-882元的有4341,34.9%,年人均纯收入在637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3769人,占30.3%。由于他们居住比较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低,贫困问题突出,加之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农民增收路子窄,增收能力不强。因此,帮助他们脱贫和发展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群众增收,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使之走上富裕的道路。

 

第三节 草场工程建设现状

  

  雷波县有天然草场173.6万亩,人工草场4.5万亩,粮草轮作10.5万亩。天然草场类型多样,根据南草办草场分类原则,可分为8个类,11个组,40个型,草地植被丰富,据雷波草场资源调查统计,多达91, 300个属,477种。天然草场分布不均,大小不一,既有农隙草地,又有成片草地。全县49个乡镇中,草地面积5-15万亩的乡6个占12.24%1-5万亩的乡38个占77.55%1万亩以下的乡5个占10.2%。成片草地呈大面积、大规模分布,多与非草地呈犬牙交错镶嵌分布,非成片草地成点线状分布,并与非草地相互插花。成片草地主要分布在觉都、黄茅埂、龙头山、狮子山、白草坡、火草坪等地。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牲畜头数大量增加,草场超载过牧,人为毁草开荒,重利用、轻管护,草场植被严重衰退,并有大量有毒有害及劣质草滋生,牧草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产草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每亩561.3公斤下降到现在的每亩450公斤。全县牧草合理载畜量为36.9万个羊单位,而2004年底,全县四畜存栏41.97万头只,折合76.4万个羊单位,草场超载107%,草畜矛盾十分突出。“九五”以来,雷波县实施“双百万工程”、“3150”工程后,大力推广人工种草,现有人工草场4.5万亩,粮草轮作10.5万亩,产草量在每亩2500公斤左右,这对缓解草畜矛盾,弥补冬春牧草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面积过小,品种单一,利用率低,还未真正形成产业。

 

第四节 以工代赈投入情况

  

  为了加强草场的建设和管护工作,雷波县在“九五”、“十五”期间均有以工代赈资金投入,进行种草养畜工程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以工代赈畜牧项目总投资1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7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0万元,开展种草养畜配套建设,购种公羊81只,购优质杂交母牛90头,人工种草2900亩,修建圈舍4230m2,新增肉羊1620只,肉牛240头,新增产值84.6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贫困户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起到了赈济扶贫的作用。但是,雷波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因此,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投入大量以工代赈资金,逐步解决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问题,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脱贫越温奔小康的目标。

 

第三章 建设规划及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立草为业,调整结构,增加商品,提高效益”的方针,以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草场建设和牛羊改良为内容,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贫困村为载体,以科技为依托,以构建“和谐雷波”为奋斗目标,努力实现雷波畜牧业新跨越,促进雷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

  2、按照“整村推进”的方针,坚持项目在贫困村集中连片实施的原则

  3、坚持国家扶持与项目户投劳折资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种草养畜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目标

  草场工程建成后,肉羊示范户达300户,户均饲养山羊母羊15只共4500只,户均饲养优质种公羊1只共300只;肉牛示范户300户,户均饲养基础母牛5头共1500头,每村建人工授精点1个,共15个;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4170亩,其中每户示范户种草3亩共1800亩。

  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杂交肉羊20250只,杂交肉牛3150头,鲜草产量3127.5万公斤,新增产值1392.75万元。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本项目拟在汶水镇的香樟村、彭加村、太平村、汶水村、红花村、马道子村、莲花村,山棱岗乡的竹尔村,谷堆乡的大谷堆村,长河乡的竹竿村,箐口乡的核桃村、大堡村,海湾乡的麻柳村,帕哈乡的特门村、八合村等共7个乡(镇)15个村中分年实施,每年3个村。

  二、建设任务

  1、肉羊示范户:汶水镇的香樟村、彭加村、太平村、汶水村、红花村、马道子村、莲花村,山棱岗乡的竹尔村,谷堆乡的大谷堆村,长河乡的竹竿村,箐口乡的核桃村、大堡村,海湾乡的麻柳村,帕哈乡的特门村、八合村等共15个村,每个村20户共300户,每户调购本地山羊母羊15只共4500只,引进优质种公羊每户1只共300只,新建圈舍每户30 M29000 M2,开展科技培训1500人次,抓好疫病防治等。

  2、肉牛示范户:汶水镇的香樟村、彭加村、太平村、汶水村、红花村、马道子村、莲花村,山棱岗乡的竹尔村,谷堆乡的大谷堆村,长河乡的竹竿村,箐口乡的核桃村、大堡村,海湾乡的麻柳村,帕哈乡的特门村、八合村等共15个村,每个村20户共300户,每户调购本地黄牛母牛5头共1500头,每村建人工授精点1个,共15个,新建圈舍每户30M29000 M2,开展科技培训1500人次,抓好疫病防治等。

  3、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汶水镇的香樟村、彭加村、太平村、汶水村、红花村、马道子村、莲花村,山棱岗乡的竹尔村,谷堆乡的大谷堆村,长河乡的竹竿村,箐口乡的核桃村、大堡村,海湾乡的麻柳村,帕哈乡的特门村、八合村等共15个村,每个村种植多年生牧草278亩,共4170亩,其中示范户每户种植3亩共1800亩,开展种草技术培训等。

 

第三节 年度实施计划与优先顺序

  

  2006年汶水镇的香樟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彭加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太平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3个村肉牛示范户60户,肉羊示范户60户,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300头,每村建人工授精点1个,共3个,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5只共900只,引进优质种公羊每户1只共60只,新建圈舍每户30 M23600 M2,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其中示范户每户3亩共360亩,开展科技培训600人次,抓好疫病防治等。

  2007年山棱岗乡的竹尔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谷堆乡的大谷堆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长河乡的竹竿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3个村肉牛示范户60户,肉羊示范户60户,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300头,每村建人工授精点1个,共3个,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5只共900只,引进优质种公羊每户1只共60只,新建圈舍每户30 M23600 M2,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其中示范户每户3亩共360亩,开展科技培训600人次,抓好疫病防治等。

  2008年箐口乡的核桃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大堡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汶水镇的汶水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3个村肉牛示范户60户,肉羊示范户60户,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300头,每村建人工授精点1个,共3个,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5只共900只,引进优质种公羊每户1只共60只,新建圈舍每户30 M23600M2,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其中示范户每户3亩共360亩,开展科技培训600人次,抓好疫病防治等。

  2009年海湾乡麻柳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帕哈乡的特门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八合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3个村肉牛示范户60户,肉羊示范户60户,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300头,每村建人工授精点1个,共3个,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5只共900, 引进优质种公羊每户1只共60只,新建圈舍每户30M23600 M2,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其中示范户每户3亩共360亩,开展科技培训600人次,抓好疫病防治等。

  2010年汶水镇的红花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马道子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莲花村肉牛示范户20户,肉羊示范户20户。3个村肉牛示范户60户,肉羊示范户60户,调购本地黄牛母牛每户5头共300头,每村建人工授精点1个,共3个,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调购本地山羊母羊每户15只共900只,引进优质种公羊每户1只共60只,新建圈舍每户30 M23600 M2,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其中示范户每户3亩共360亩,开展科技培训600人次,抓好疫病防治等。

 

第四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规划期内所需资金813万元,每年162.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为每年130万元(占80%),5年合计65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每年32.6万元(占20%),5年合计163万元。

  1、人工种草4170亩×200/亩       83.4万元

  2、新建圈舍60018000M2×83.33/ M2    150万元

  3、调购母牛1500头×1800/头      270万元

  4、建人工授精点15个×8000/个     12万元

  5、调购母羊4500只×400/只       180万元

  6、引进种公羊300只×1000/只      30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45万元

  8、疫病防治费              42.6万元

  总计所需资金               813万元

  各年所需资金:

  2006年:

  1、人工种草834亩×200/亩       16.68万元

  2、新建圈舍1203600M2×83.33/ M2   30万元

  3、调购母牛300头×1800/头      54万元

  4、建人工授精点3个×8000/个     2.4万元

  5、调购母羊900只×400/只      36万元

  6、引进种公羊60只×1000/只      6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9万元

  8、疫病防治费             8.52万元

  合计                 162.6万元

  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2007年:

  1、人工种草834亩×200/亩       16.68万元

  2、新建圈舍1203600M2×83.33/ M2   30万元

  3、调购母牛300头×1800/头      54万元

  4、建人工授精点3个×8000/个     2.4万元

  5、调购母羊900只×400/只      36万元

  6、引进种公羊60只×1000/只      6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9万元

  8、疫病防治费             8.52万元

  合计                 162.6万元

  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2008年:

  1、人工种草834亩×200/亩       16.68万元

  2、新建圈舍1203600M2×83.33/ M2   30万元

  3、调购母牛300头×1800/头      54万元

  4、建人工授精点3个×8000/个     2.4万元

  5、调购母羊900只×400/只      36万元

  6、引进种公羊60只×1000/只      6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9万元

  8、疫病防治费             8.52万元

  合计                 162.6万元

  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2009年:

  1、人工种草834亩×200/亩       16.68万元

  2、新建圈舍1203600M2×83.33/ M2   30万元

  3、调购母牛300头×1800/头      54万元

  4、建人工授精点3个×8000/个     2.4万元

  5、调购母羊900只×400/只      36万元

  6、引进种公羊60只×1000/只      6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9万元

  8、疫病防治费             8.52万元

  合计                 162.6万元

  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2010年:

  1、人工种草834亩×200/亩       16.68万元

  2、新建圈舍1203600M2×83.33/ M2   30万元

  3、调购母牛300头×1800/头      54万元

  4、建人工授精点3个×8000/个     2.4万元

  5、调购母羊900只×400/只      36万元

  6、引进种公羊60只×1000/只      6万元

  7、技术培训及资料费           9万元

  8、疫病防治费             8.52万元

  合计                 162.6万元

  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30万元,地方配套和项目户自筹32.6万元。

 

第四章 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 实施主体

 

  本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是雷波县以工代赈办,项目业主是雷波县畜牧局。雷波县畜牧局是县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也是业务主管部门,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有高级兽医师1人、中级人员24人、初级人员21人,技术服务机构健全,局内设有畜牧站、动物防疫监督站、草原站、畜牧兽医联站、科技管理站等,各乡(镇)均设有畜牧兽医站。畜牧局多次承担国家、省、州项目,特别是经过“九五”、“十五”以工代赈畜牧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改良草地、改良牲畜、改善饲养方式、改进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节 实施方式

  

  一、规划实施的组织形式及部门协调办法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由以工代赈办、财政局、县农办、科技局等单位组成的“雷波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畜牧局局长担任,成员由以工代赈办、财政局、县农办、科技局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统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结束时进行自查和初步验收。成立“雷波县以工代赈草场建设项目技术领导小组”,组长由畜牧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畜牧局副局长担任,成员由畜牧站、草原站、动物防疫监督站负责人担任,技术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开展试验示范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2、规范管理,协调服务。各级党政领导负责,全民参与,协调配合,各司其职。以工代赈部门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普查摸底、规划制定、检查验收、项目管理监督等;财政部门负责草场建设资金及时足额拔付及监督使用管理;畜牧部门负责建户规划、工程实施、技术服务等工作;各项目乡(镇)主要负责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准备和组卷建档工作,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项目管理及有关制度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建成管护等实施全过程管理,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把项目建设任务指标纳入年度经济发展计划,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对有关单位的人员进行分工,明确职责,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奖惩制度,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全面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公示制”,采取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对年度项目和资金进行公示公告,广泛接受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扩大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资金报帐制、招投标制和项目比选制度、工程监理制、工程验收制、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制度,确保项目计划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第三节 工程管护

  

  草场工程建设期间由畜牧局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实施,全方位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建成后由各项目乡镇、村组统一管理使用。项目建设按照统一供种、分户饲养、集中连片的原则进行运作,以达到一年建设,长期受益,开发一片,成功一片,整村推进的目的。成立以畜牧局为主的工程管护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工程管护措施,对项目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和跟踪服务,各项目乡镇和业务部门要定期检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项目维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对草场管护和牲畜放牧要制定乡规民约,禁止改变草地用途和牲畜践踏草地;对圈养牲畜严格按技术规程实行科学化养殖。

 

第四节 实施监督

  

  一、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中要建立责任制,各项目乡镇要成立项目实施管理小组和技术实施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责任。项目技术实施组主要负责搞好项目设计,按照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使工程尽早发挥扶贫效益。项目实施管理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目乡镇的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所在地的项目安排情况实行公开、公示,对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作及时、妥善处理,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激励广大农户积极参加项目建设,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资金监督管理

  项目资金要严格按照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在银行开设以工代赈专户,建立专帐,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项目资金实行公示制、报帐制,使项目区领导和群众知晓。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以工代赈资金投向,不滞留、挪用、挤占、抵扣以工代赈资金,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不出问题。

  三、项目质量监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项目业主负责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及项目审计、竣工验收制。大宗设备和物资的采购及以工代赈办认定应当采取招投标方式的重大项目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其余项目可采取项目比选制度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以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县以工代赈办要会同财政、农办、科技局、监察等相关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督,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坚持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奖惩制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把项目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建立奖惩制度,明确责任和考核办法,根据综合考评结果确定奖惩,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第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天然草场改良可以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和气候条件,减轻自然灾害发生程度;实施牛羊圈养是实行畜牧业无废弃物和无污染生产,畜禽粪尿划定规定处理区,经发酵处理后作肥料用,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环境无污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要求,有明显生态效益。

 

第二节  工程效益评价

  

  项目实施后,经估算各目标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

  12006年调购饲养母牛300头,母羊900只,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按牛繁活率70%,羊繁活率150%,亩产鲜草2500公斤,每头杂交牛1500元,每只杂交羊300元,每公斤鲜草0.1元计,新增肉牛210头,新增肉羊1350只,年产鲜草208.5万公斤,当年新增产值92.85万元。到2010年累计新增产值464.25万元,扣除40%成本后,获纯利278.55万元,户均增收23212.5元。

  22007年调购饲养母牛300头, 母羊900只,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新增肉牛210头,新增肉羊1350只,年产鲜草208.5万公斤,当年新增产值92.85万元。到2010年共新增产值371.4万元,扣除40%成本后,获纯利222.84万元,户均增收18570元。

  32008年调购饲养母牛300头,母羊900只,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新增肉牛210头,新增肉羊1350只,年产鲜草208.5万公斤,当年新增产值92.85万元。到2010年共新增产值278.55万元,扣除40%成本后,获纯利167.13万元,户均增收13927.5元。

  42009年调购饲养母牛300头,母羊900只,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新增肉牛210头,新增肉羊1350只,年产鲜草208.5万公斤,当年新增产值92.85万元。到2010年共新增产值185.70万元,扣除40%成本后,获纯利111.42万元,户均增收9285元。

  52010年调购饲养母牛300头,母羊900只,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34亩,新增肉牛210头,新增肉羊1350只,年产鲜草208.5万公斤,当年新增产值92.85万元,扣除40%成本后,获纯利55.71万元,户均增收4642.5元。

  五年累计新增产值1392.75万元,扣除40%成本后,获纯利835.65万元。

 

第三节  社会效益评价

  

  项目实施后,天然草场改良能改善我县生产、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粮草轮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缓解草畜矛盾;大力开展种草养畜配套发展可以提高畜牧生产综合能力,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另外,通过项目实施不仅可以解决贫困户温饱,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对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附件:

  1、编规说明

  2、雷波县草场资源现状表

  3雷波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草场工程建设规划表

  4、雷波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草场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示意图

  5、雷波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草场工程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示意图